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我回家了" 來哈投親的災區同胞受到冰城各界關愛
2008-05-26 05:53:05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6日訊 上世紀60年代,哈爾濱市部分企業的職工及家屬,根據國家戰備的需要,告別父老鄉親,隨企業遷往大西南搞建設。在那裡,他們克服水土不服,人地生疏,思念家鄉的痛苦,忘我工作,為企業的發展,國家的富強,貢獻了自己的大半生。

  如今,那裡遭了大災,如此情形,他們想到了家鄉,而哈爾濱並未忘記他們,敞開了家鄉人所特有的豪爽、善良、純朴的胸懷,來迎接這些已離開40多年的家鄉人。40年後再回鄉,來自災區的他們真正地感受到家鄉人的愛。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近日,哈爾濱市不斷接到地震災區投親靠友來哈的災民及中小學校學生寄讀,並得到妥善安置,受到社會的關愛。截至昨天,哈爾濱市已妥善安置了許多投親靠友災民和中小寄讀學生,受到各區政府部門和市民的關愛,並免除了災區孩子的一切學習費用。熱心市民呼吁,為來哈災民奉獻一份愛心,為來哈中小學生給予更多的照顧和關愛。

  據南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於佳介紹,該區目前已安置一批來哈投親靠友災民和來哈中小學寄讀的學生,並都給予了妥善照顧和安排,該區領導指示,要盡一切力量,讓來哈災民和孩子在哈爾濱像在家裡一樣生活好學習好,給予他們家庭更多的生活幫助。

  道裡區委書記石嘉興表示,四川災情發生後,道裡區各界人士向災區捐款捐物達到了500餘萬元。近期,許多災民到哈市投親,他們一定將愛心接力棒傳遞好,緊急調動民政、教育、醫療、街道辦事處等多家單位,確保投親災民在哈市的衣食住行,孩子有書讀,患者有醫看,讓災民時刻能感到親人的溫暖。

  1 『老家人』給我一個新家

  地震使房子倒了家毀了,老家哈爾濱人卻給了災區投親來的田玉昆一個新家。19日早,當田玉昆8口人來到家住道裡區安化街的哥哥田玉堂家時,大家得知災區來了8口人投親,附近的鄰居們來了,他們送來了急用物品,一句句暖人的話語湧上心頭;新陽街道辦事處來了,送來了大米、豆油、掛面;道裡區民政局領導得知災區來人了,送來了棉被、衣物。22日下午,道裡區委書記石嘉興專程來到田玉堂家看望遠道返鄉的親人們,並送來了1000元慰問金……

  24日,哈爾濱國潤家飾城董事長吳國良得知田玉昆從四川災區投親的消息後,立即派人購買了枕頭、被褥、床單等送到田老漢的家裡;曼哈頓商廈集團總裁冷東岩和員工選齊了居家過日子的菜刀、暖瓶、電飯鍋、垃圾桶、凳子……滿滿一車的生活用品送到了田玉昆的家,田玉昆和家人的眼淚又一次奪眶而出……

  2 『我不回去了,要在這裡考大學!』

  照片中打著勝利手勢的小男孩叫劉彥伯,誰也不會把洋溢著燦爛笑容的他與幾天前發生的那場災難聯系在一起。

  地震發生後,小彥伯在成都軍區的軍官爸爸一天都沒有回來過,24小時帶領戰士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媽媽也加入到了當地志願者團隊,留下小彥伯沒人照顧。

  20日,8歲的小彥伯被媽媽送到機場後,只身乘機來到了哈市。劉彥伯的奶奶馬曉軍家住在道裡區河源街,到達奶奶家第二天,馬曉軍便帶著孫子來到了轄區河松小學。校長任蘭英得知小彥伯來自災區,立即決定無條件的接收入學,3年1班的課堂當天就多了一名新生。

  馬曉軍的孫子從災區來的消息引起了鄰居的關注,大家紛紛來看望小彥伯,還帶給他許多學習用具和玩具。小彥伯高興地打電話告訴爸爸:『我不回去了,要在這裡考大學!』

  3為災區學生組成幫扶小組

  23日,家住道裡區達江小區的楊大娘帶著7歲的外孫子肖博來到了安陽小學,向李雲亮校長講述了肖博從四川災區來哈投親的經歷。

  據楊大娘講,肖博是成都市昇平街小學1年級學生,父母親都是一家公司的職員,地震發生後,他家樓房出現了嚴重的裂痕,他們全家只能搬到帳篷裡住,學校也因此停課。16日,肖博的爸爸報名當了震災志願者,他和媽媽就投奔到哈市姥姥家了。

  楊大娘領著肖博到達安陽小學時,已經是周五的下午,李雲亮校長聽明情況後,立即表示對肖博減免一切學雜費,免費在學校食堂就餐,無償配置齊一年級所有的教材及相關學習材料,提供所需的一切學習用具。地震雖未給肖博帶來身體上的傷害,但地震仍給孩子帶來了恐懼和陰影,學校利用周一昇旗儀式,用全校師生歡迎的方式來拉近與肖博的距離,1年5班還組成幫扶小組,讓肖博盡快融入到新環境中,忘掉地震帶給他的傷害。

  4凌晨下飛機早上來上課

  22日早8時許,南崗區虹橋小學5年3班教室裡歡聲笑語,學校的楊校長等校領導和班級同學正在召開一個特殊的『歡迎會』:歡迎災區特殊的小客人,剛下飛機來該校班級上課的地震災區四川綿陽實驗小學的鄧嘉豪同學,歡迎會上同學們給災區同學送來書本、送來教材,一句句溫暖的話語,使剛下飛機就來上課的鄧嘉豪感動萬分。

  22日鄧嘉豪的媽媽領著孩子來到虹橋小學5年3班報到上課,沒想到一到學校,校領導和班級的同學就以特殊的形式歡迎她們,令她全家感動。

  5老師送來『煉鋼』的書

  23日,從地震災區四川德陽來解放小學5年3班上學的劉宇航,不僅收到了學校、班級同學捐贈的書包、書本、教科書等教學文具,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校領導及老師勉勵他要像小說裡的主人公一樣,學會堅強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回家鄉重建家園。

  13日早,劉宇航與哈爾濱打工的爸媽取得聯系,並與姥姥乘飛機來到哈市。23日9時許,媽媽帶著劉宇航找到解放小學楊校長想來校寄讀,楊校長聽說是災區來的孩子,當即批准馬上進班級上課,並免除了孩子的一切費用。當天12時許,劉宇航就坐在了5年3班正式上課,同學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班會,為他送來了書本、教科書、文具等,劉宇航還收到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

  6 71歲老人潸然落淚

  連日來,家住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的『老三線』71歲的陳玉芝輾轉來到哈市投奔弟弟陳賢傑的消息傳出後,受到了親屬及鄉親們的熱情接待,老人在濃濃的鄉情包圍下老淚縱橫。

  陳玉芝的弟弟陳賢傑住在香坊區幸福鄉東左村,在電視中得知四川省發生地震後,馬上給姐姐家打電話,可一連三天都沒有聯系上姐姐及家人,當15日從外甥那裡得知姐姐家除了房屋塌了,人沒有受大傷後,執意讓姐姐到哈市養傷避難。21日,陳玉芝拖著一雙殘腿乘飛機來到了哈市,從踏上故鄉土地一刻,她便感覺到了家鄉親人們濃濃地愛。村民們聽說災區來『親人』了,大包小裹拎著禮物趕來看望陳玉芝,看到她雙腳腫脹,大家四處奔波為她求醫問藥,鄉政府和村乾部了解情況後,為陳玉芝送來了慰問金,一些去『三線』前認識的老鄉還陪著她坐在炕上敘家常……

  22日,哈市一些志願者來到陳賢傑家,主動提出送陳玉芝老人到哈醫大一院看腳傷,醫務人員得知老人來自災區,直接通過『綠色通道』將老人送到骨外科診室,醫生不僅為她制訂了詳細的治療方案,還免除了就診費並提供了300元錢的藥品。回到弟弟家後,志願者還將准備的生活用品塞在了陳玉芝的手裡。

  支援三線建設

  三線指三線地區,三線地區是全國的戰略大後方。從1964年至1978年數以千萬計的熱血男女,懷著為中國國防軍工事業奉獻青春與生命的熱情,從上海、沈陽、哈爾濱、吉林、北京、青島等工業重鎮來到窮鄉僻壤,蒲公英般在深山裡紮下了根。上世紀60年代,哈爾濱『三大動力』派出『好人好馬好刀槍』,在地處四川的『大三線』援建起了東方電機廠、東方鍋爐廠、東方汽輪機廠,僅哈汽輪機廠對口援建東方汽輪機廠的就有1260戶,一大批哈爾濱人在德陽市、綿竹市漢旺鎮安家落戶。

  目前,東汽有職工大約5000多人,加上家屬,總人數約2萬人。17日下午,綿竹市的災情通報為,東方汽輪機廠的大部分建築坍塌,幾百名職工失蹤。東方汽輪機廠的中學、技校損失嚴重,很多家庭已支離破碎。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