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6日訊 時代孕育青年,青春輝映龍江。
省第十一次團代會以來,全省各級團組織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黑土地上1000萬團員青年艱苦奮斗、創業奉獻,奏響了『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龍江同發展』的時代強音,書寫了共青團發展的新篇章。
構築思想道德的堅固大廈
五年來,各級團組織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青年、武裝全團,引導青年牢固樹立共同理想,取得豐碩的成果。
實施青年理論武裝工程,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龍江發展與青年責任系列講座、課題制、百事剖析、百題突破等理論學習活動。啟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大學生骨乾1840名。廣泛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龍江同發展』、『知省情、提素質、議振興』等主題活動,對青少年進行熱愛祖國,建設家鄉教育。大力開展『榮辱細節』、『六講六做』等教育活動,從身邊的小事和細節入手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質和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開展『青春龍江』、『走進經典』等文化育人活動。
匯聚創造奉獻的奔湧洪流
五年來,各級團組織堅持服務黨政工作大局,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以青春建功新農村行動為統攬,開展新型青年農民培訓工程、百校助百村、共青團服務新農村示范村、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工作,培訓農村青年80多萬人次,興辦農村青年合作經濟組織500餘個,創建示范村15個,派出青年專家服務團2300餘個,幫助25餘萬農村青年實現轉移就業。實施青工崗位技能振興提昇計劃、爭當民營經濟發展先鋒、中國青年企業家東北行和港澳臺青年企業家龍江行等招商引資活動,累計培訓青工200萬人次,培養高級工3.3萬名,招商引資合同金額達7.13億元;青工創新創效、青年文明號等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斷深化保護母親河行動,百萬青少年累計建設共青林4.5萬畝。推進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黑龍江省志願服務條例》,招募720名大學生志願者參加『西部計劃』、『志願服務貧困縣計劃和服務基層檢察院計劃』,承擔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大冬會志願服務工作,注冊志願者65萬名,每年有130萬名志願者活躍在社會公益事業中。
搭建服務青年的多彩舞臺
五年來,全省各級團組織堅持把竭誠服務青年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效服務了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成立了黑龍江省青年創業就業服務聯盟,開展百企千崗進校園、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活動,爭取省開發行意向性創業貸款3億元,為10萬餘名青年提供職業介紹和創業服務。希望工程籌資3661萬元,援建希望小學80所,救助2.1萬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共青團牽手扶貧幫困工程結對3.6萬餘對,進城務工青年發展計劃培訓青年5萬人次,圓夢行動助5323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12355熱線、青少年維權崗等切實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組織45萬人次的大中學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評選青年五四獎章、十傑青年、傑出青年農民、青年企業家、現代園丁獎等,為龍江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人纔支橕。
夯實自身建設的堅實基礎
五年來,全省各級團組織堅持加強和改進團的自身建設,堅持黨建帶團建,團建創新增強了共青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大力開展五四紅旗團委三級聯創和團員意識教育活動,紮實推進基層團建基礎工程,探索團乾部選用管新機制和團員、團組織管理模式,抓住全省第七屆村委會換屆契機,8000村團支部書記兼職村委會青年委員。全省團員數達225萬名,團青比例達25%,推優入黨團員16萬名。全省青聯、學聯、商會等團的外圍組織不斷壯大。切實履行『全團帶隊』職責,少先隊工作生動活潑。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站在新的起點上,我省廣大團員青年將以火一樣的青春激情,在實現黑龍江加快發展、全面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