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6日訊 晚上出門散步,正走在人行道上,忽然一腳踩空,步道板塌了,摔了個頭破血流——這是幾天前,哈爾濱市香坊區李女士的不幸遭遇。
李女士的家就住在新地街上。這條街五年前進行了大修,不但路面拓寬了,兩側還進行了綠化美化,聽說花了數百萬元。這讓附近的居民很是高興,每天早晚大家出來散步遛彎,感覺非常舒適。可好景不長,之後幾年間,這條耗巨資修成的馬路接連幾次遭到無序施工的破壞。

整修一新的新地街。(攝於2006年5月12日)
2006年秋天,不知哪家單位在主道上開始鋪設管線,竣工後草草回填。結果2007年開春後,半邊馬路沈陷,整個路面變得凹凸不平,有的坑裡積滿髒水,個別路段還堆放著殘磚碎土,在陽光下散發著陣陣臭味。在群眾的強烈反映下,直到幾個月後,有關部門纔派人來進行了修復,路面基本恢復了原樣。
然而沒過多久,去年秋天,又有一家單位前來施工。這次是挖開了一側的人行道,在下面鋪設管線。居民們擔心:回填時最好能認真點兒,別再像上次那樣把路都毀了!

被挖壞了半邊的路。(攝於2007年5月20日)
這種擔懮很快就變成了現實。今年四月份,剛下過幾場雨,被挖過的步道板便接連發生了沈陷、懸空現象。有的地方長達幾十米。本來人行道就不寬,這下人們只好貼邊走。一不小心,就容易崴傷了腳。李女士就是掉進了懸空的步道板裡受傷的。

回填不實,造成了路面懸空。(攝於2008年5月19日)
5月24日,記者在新地街看到,一側的人行道路面損壞十分嚴重。從表面損毀的痕跡能明顯看出下面鋪設管線的走向。從東向西,一直延伸至菜藝街口,長近千米。
問到施工單位,有的說是熱網改造,有的說是供水單位。

許多行人只好從兩側走。(攝於2008年5月19日)
相關鏈接
為治理『拉鎖馬路』,有效解決城市道路施工過程中重復開挖、野蠻開挖等擾民和浪費現象,2006年8月31日,哈爾濱市出臺了《挖掘城市道路管理辦法》。《辦法》規定,除特殊情況外,五種情況不得挖掘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道路竣工後未滿5年的;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後未滿3年的;當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城市道路禁挖期內挖掘城市道路的;同一道路地下相同管線建設竣工後未滿3年的;挖道單位違反有關規定,經查處未整改的等。
與此同時,哈爾濱市還成立了城市地下管線工程五絕管理辦公室(簡稱市管線辦),主要職能就是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互動,實現城市道路施工的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