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俄羅斯人正在為四川大地震捐款(資料圖)
東北網5月28日訊 塔基亞娜·拉祖莫夫斯卡婭是俄羅斯布拉格維申斯克市人。2004年來到哈爾濱,一直在這裡工作、生活。『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以來,她通過電視直播目睹了地震給中國四川人民帶來的災難;她親身感受到了哈爾濱人失去同胞的悲痛,救助同胞的不遺餘力;她更加堅信,『任何災難都打不垮這個國家,中國和她偉大的人民依然會堅定地面向未來』。以下文字真實地記錄了塔基亞娜·拉祖莫夫斯卡婭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感受。
5月12日發生在中國的大地震是一個的沈重災難,整個世界被這場毀滅性的自然災害所震驚。至今我還記得地震後當天的情景。當時,還沒有最終意識到這場災難所帶來的後果,痛苦就已經束縛了我的理智。我無論如何不能明白的是,為什麼又是發生在中國?為什麼受災人口那麼多?還有很多不合邏輯和無法解釋的問題……
打開四川電視臺的頻道,許多事情立刻明朗了:發生了不可挽回的、可怕的災難。成千上萬人消失在坍塌的鋼筋混凝土廢墟下。屏幕上,倒塌的建築物綿延數公裡,畫面上是讓人震撼的、渺無人跡的寂靜。但是,這種殘酷的災害仿佛還不夠,天空又下起了瓢潑大雨,這又阻礙了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最初展開。從這場災難發生時刻起,搶救生命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搶救幸存者,如何挽救生命,如何救助災區——這成了首要問題。
遠在俄羅斯的親人和朋友都給我打來電話,他們不只為我們的安危擔懮,所有人都對這場巨大的災難感到震驚。通過電波,他們真誠地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慰問。
所有的人,無論他是哪一個民族,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生活水平的高低,年齡的長幼,沒有一個不被這場人類共有的苦難所震撼。(讓人驚訝的是,中國少年也討論著地震問題並努力地與大人們一起為災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甚至包括參與直接救助災民的行動)。捧著積攢下來的零用錢的年幼孩子們在捐款箱前排起的長隊讓我深深地感動:走到紅色的捐款箱前,孩子們堅決地打碎儲錢罐,莊嚴地把零錢搜集起來,然後,把自己的『個人積蓄』投入到人們對災區人民的關愛中。
我所認識的生活在中國的俄羅斯人都參加了賑災捐款活動。
中國政府全力、果斷的行動和以人為本的信念令人贊嘆。以胡錦濤主席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采取了最積極的措施,並在這種復雜的緊急情況下做出了正確的決策。強烈地震發生的當天,中國總理溫家寶就飛抵災區,一下飛機,他馬上開始了解災情,並肩負起了災難發生後第一時間的指揮工作。他們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鼓舞人民不氣餒,勇往直前,戰勝災難。
5月19-21日被設立為中國國家哀悼日,19日14時28分舉行了全國統一的哀悼儀式。我周圍的氛圍讓我難以用語言來形容。毫不誇張地說,大部分人的臉上掛滿淚水,眼中滿是無法形容的哀傷,全世界都在感受這樣的不幸和災難。三分鍾默哀時間裡,警報和所有交通工具的鳴笛聲使人們想起冷酷的現實和慘禍,響徹長空的汽笛聲宛若地震罹難者發出的呻吟。
誠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都會對所發生的事件有所反思。但是現在畫面是,困難和不幸把全民族團結起來,整個國家行動起來如一個統一戰線,果敢地去戰勝災難。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全力為解決復雜問題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天,面對這樣巨大的災難,誰都不能袖手旁觀,尤其是身在中國的人。四川地震發生後,我工作單位的氣氛明顯改變,整個環境被悲哀的寂靜所籠罩,人們在沈默中更加團結。我的中國同事們是一群嚴肅的人,他們總是很矜持地偷偷拭去眼中的淚水,我能感覺到,來自災區的每一個消息都給他們帶來難以表達的痛苦。
地震所帶來的破壞讓人震驚,無數幼小的孩子失去父母,暮年的老人失去了親人,他們的痛苦無法估量。在此,我只能衷心地祝願他們早日堅強勇敢地走出災難的陰影,重建家園。
人類心靈的傷痛需要長時間來愈合,但是,人們了解並相信,任何災難都打不垮這個國家,中國和她偉大的人民依然會堅定地面向未來。(塔基亞娜·拉祖莫夫斯卡婭/文 畢曉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