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8日訊 汶川地震發生後,一些大家族為了有個照應搬到一起,男女老少兩三代十幾口人擠在一個帳篷裡,還有許多家庭被安置在住著百十戶人的大通鋪帳篷裡。地震破壞了大家的生活,但共抗地震的決心拉近了彼此間的親情。
廣元市南環路就有好幾個100多戶家庭擠在一起的大通鋪帳篷。據了解,南環路一帶有3萬餘居民受災,房子成了危房,他們中的大部分搬進了社區搭建的帳篷裡。昨天上午(下午發生了餘震),記者冒著隨時可能發生餘震、危房牆體可能斷裂墜落的危險,進入了這片危房區,看到所有樓房上全留下從上到下手指粗的裂縫,地上是墜落的水泥板、玻璃、瓦片,眼看著一些樓頂搖搖欲墜。當地居民康紀祥遠遠看見記者還想向前走,趕過來把記者拽了出來。25日,人和集團運送救災純淨水的車輛到達時,康紀祥曾組織居民卸車,與記者有一面之緣。那天,居民們每人領到了一箱哈市的賑災水。
康紀祥邀請記者到自己住的帳篷做客。記者看到,那裡1000多米長的路面完全被帳篷佔據,只留下中間約兩米寬的通道。康紀祥一家人所在的大通鋪帳篷裡一共住了大約100戶居民。帳篷有六七十米長、約十米寬,並列放著4趟『大床』。
康紀祥說,地震後他家什麼都沒帶出來,也不敢再回去取。他們一家和父母及兩個弟弟的全家共11口人住在一起,分3張『床』。他們的『床』和另外近100戶家庭的『床』擠在一起。『一家人擠在一起都不方便,更何況100多家,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哪還顧及那麼多。』康紀祥說,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來,到社區設立的公共衛生間洗漱,然後回來用液化氣罐做早飯,端給臥床的父母,布置好3個孩子的家庭作業。白天,社區乾部會按人口送來糧和瓶裝水。晚上,他們家人和旁邊的人就聚在大帳篷裡,談論地震、救災和震後安置的事。前幾天,有幾戶居民冒險回到危房搬出了電視,此後的晚上,很多人都聚集在這幾臺電視前看抗震救災的報道。幾天下來,大家的關系越來越近,漸漸像一個大家庭了。誰家遇到什麼困難,大家會群策群力幫著解決,誰家做了好吃的,都先給鄰鋪的老人送一份。25日那天,發生餘震後又下了雨,他們年輕力壯的晚上沒睡覺,輪流用木方頂起帳篷頂,讓積下的雨水泄下去。
正在記者與康紀祥說話間,帳篷裡的幾家人開始生火做飯了,有的用電爐子,有的生起煤球爐子,炊具看樣子是冒險返回原來的家裡取出來的。他們這天的午飯有臘肉、炒瓜片、咸花生、洋蔥等,主食多是饅頭。
康紀祥的弟妹也買回了空心菜,蒸起了薺菜絲,張羅著午飯。旁邊的顧大嫂聽說記者是從哈爾濱來送救災物資的,就端來了一大盤臘肉,又送過來兩瓶水。在這個時候,當地居民的感恩之心讓人感動。記者執意不收,康紀祥硬塞過來說,大家現在喝的水還是從哈爾濱送來的,他們感謝哈爾濱人對災區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