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應注重品位與文化味 『80後』催生『婚禮經濟』
2008-05-28 14:35:1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金鑫 王履臻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8日訊 身穿潔白婚紗,敬獻離娘肉;出門跨過火盆,進屋切開蛋糕……這是近年來盛行於我市新人結婚典禮上的儀式。進入結婚旺季以來,許多參加過婚禮的市民常有這樣的感慨:『如今的婚禮儀式越來越講究,啥都像,就是不咋像結婚!』哈師大藝術系教授韓宇蒙一語道破:這些婚禮缺乏文化味,婚禮儀式不應是簡單的中西程序疊加。

  『土洋結合』成婚禮標准模板

  近日,一家專業婚慶禮儀策劃公司為公務員趙先生和中學教師李小姐策劃的婚禮,如同影視劇外景拍攝現場:娘家陽臺外高掛的心形編結氣球,與房前屋後紅紙鋪蓋的馬葫蘆蓋『相映成趣』;身著禮服的一對新人,在完成閉門索紅包、拋抓硬幣、尋找藏鞋、偷碗偷筷、帶走離娘肉、展示嫁妝、新娘跨火盆等一系列中式禮儀後,上演了一場西洋婚俗秀:新人共持酒瓶斟滿香檳塔、放飛蝴蝶、點燃蠟燭、切開蛋糕……十幾個程序依次推進。一場中西風格混搭的婚禮風情表演,隨著業餘歌手和魔術師等人的上場接近尾聲。

  一位近日頻繁參加婚禮的老人感嘆:『現在的婚禮比我們年輕時講究多了,花樣越來越多,可咋看都不像婚禮。土的洋的啥都有,實在有點不倫不類!』調查中,一家婚慶公司的服務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這種『中西合璧』婚禮已成為本埠婚禮的標准模板。

  『80後』催生『婚禮經濟』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論是離娘肉、跨火盆,還是引路花童和放蝴蝶,種種或中或西的『禮儀』,都是婚慶公司賺錢的『賣點』。每個程序都有固定價格,『講究』越多,價錢就越高。一位婚慶公司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不僅哈爾濱,全國各地的婚慶市場都是一片紅火。因為現在到婚嫁年齡的『80後』大多是獨生子,結一回婚,家長都捨得花錢。婚慶禮儀公司無論什麼樣的點子一般都能得到認可,都能有人買單。

  目前我市擁有規模不等的婚慶禮儀公司幾百家,本地婚慶網站也開通了幾十家。隨著婚慶公司的增多,婚慶行業競爭也愈演愈烈。為爭取顧客,各家婚慶公司絞盡腦汁設計出名目繁多的典禮程序。一些婚慶公司派專人到圖書館和網上收集各種婚俗,再疊加成一個拼盤。記者在一家婚慶禮儀公司的婚禮文案上看到,婚禮儀式的程序列有81個借用中外婚禮習俗而成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是明碼標價的賣點。

  婚禮應注重品位與文化味

  省社會科學院民俗研究人員鄭薇認為,中式婚禮和西式婚禮都是一種文化,是經過不同民族多年積累下來的民俗藝術,采用哪一種方式結婚都不失為一種特色。當然,也可以將中西結合,推陳出新,但這種結合和創新,絕不是簡單疊加。否則,就如同將中國畫《仕女圖》與西洋油畫《蒙娜麗莎》簡單地拼接在一起,毀掉的是兩件藝術品。因此,面對巨大的婚慶市場,婚慶禮儀公司在利用婚禮程序制造『賣點』時,應注重增加婚禮的藝術品位和文化內涵。特別在『中西結合』時,要以藝術的眼光和手法使其融合得更具文化味,只有這樣纔能最終贏得市場。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