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不誤救援忍痛剜去爛肉 他們用熱血鑄就忠誠
2008-05-29 08:50:44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關長安 張迪? 柳曉偉 劉治宇 聞禮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9日訊 他咬住毛巾剜去傷口爛肉、她拋下親子成了災區孩子的『媽媽』、他為抬遇難者屍體身陷泥石流……

  從黑龍江省消防救援隊入川至今,前線傳回了一條條他、她和他們的消息。他咬住毛巾剜去傷口爛肉、她拋下親子成了災區孩子的『媽媽』、他為抬遇難者屍體身陷泥石流、他們冒死穿越泥石流送給養……一個個他、她和他們匯成了一個名字———『黑龍江消防戰士』,一個個感人事跡著錄了一個篇章———『熱血忠誠』。

  

  不誤救援,他忍痛剜去爛肉

  27歲的尹成博是市消防支隊香坊中隊副中隊長,在去災區的前幾天,尹成博在幫助哈爾濱市一居民取鑰匙時腿部被燙傷,傷口一直未愈合。14日凌晨,中隊接到入川救援命令,尹成博不顧傷痛請戰獲准,隨後他跟隨救援隊連續轉戰到了都江堰。深夜,在野外露營時,尹成博小腿疼痛難忍,打開繃帶一看,整個傷口已經潰爛發白,嚴重感染。當地向導是鄉村醫生,見此情景要求他立即治療,否則將並發骨髓炎或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被向導帶到一帳篷醫療站後,醫護人員告訴他必須馬上手術,但醫療站沒有麻藥,不具備手術條件。

  為了不耽誤第二天的救援任務,他請求醫護人員馬上手術。隨手拽出一條毛巾咬在嘴裡說:『來吧!』

  現場一名醫生開始為他手術。此刻,他的傷口血肉模糊流膿流血,傷口創面比手掌還大、深及骨頭。醫生用剪刀剪去那些爛肉剔除膿血,尹成博死死咬住毛巾,但按住他的醫護人員都感覺到尹成博渾身顫抖汗流浹背,一護士難過得背過身流下了眼淚。

  之後,尹成博又全身心投入到搶險救援戰斗,許多戰友都稱他是『鐵人』。

  救災現場,他成了『守護天使』

  在災區,黑龍江省消防官兵不但在廢墟中不懈地尋找『生的印記』,更努力為災區受傷群眾撫平身體的創傷。來自市消防支隊醫院39歲的外科醫生李松濤就被救援隊官兵和災區百姓稱為災區裡的『守護天使』。

  不斷的急行軍和在廢墟中的捨生忘死使得受傷成了救援官兵的家常便飯,雙腳滿是血泡,肢體被刮傷、砸傷成了所有官兵的『榮譽勛章』,跟隨第一救援隊挺進三江鄉的李松濤就先後為近百名受傷官兵挑血泡、包傷口,還一直幫助救治災區的受傷群眾。

  在三江鄉一處倒塌現場,一中年女子腿被砸傷引發積液難以行動,路過此處的李松濤立即予以救治,留下了活血化淤的藥品後告知其減少活動,並堅決地推開了該女子硬塞過來的兩瓶白酒。據了解,從進入三江鄉至今,僅李松濤一人就救治了當地200餘名受傷群眾,光包紮用的繃帶就用掉了50多軸,消炎、化淤藥品整整用掉了3箱。

  拋下親子,她成了臨時『媽媽』

  作為此次黑龍江省入川救援的唯一一名女消防隊員,道裡消防中隊中隊長楊丹扮演著別人無法替代的角色。當隊伍挺進三江鄉後,看著路邊無家可歸的孩子,楊丹的內心難以平靜:『我的孩子剛剛一歲,我知道孩子對媽媽的依戀。可是災區許多孩子都成了孤兒,他們太需要母愛了。』

  在指揮戰士搶險救災之餘,楊丹經常抱著災區的孩子親了又親,她把自己的給養拿出來分給孩子們,喂他們一口一口地吃著面包。幾天裡,災區的孩子總會出現在楊丹的面前,主動要求她抱抱,親親,不斷喊著她『楊媽媽』。

  救援路上,他把給養送路人

  15日,就在消防抗震救援隊向漩口鎮挺進的時候,一位20多歲的青年人加入到隊伍中來。『我能和你們一起走嗎?我的家在災區,我想去找我的家人。』『來吧,路上我們也能照顧你。』市消防支隊動力中隊戰斗一班副班長杜林毫不猶豫地歡迎這位朋友。原來,該青年的家在漩口鎮,聽說家裡遭遇地震,便匆忙只身從成都趕回,連瓶水都沒帶。救援隊每人攜帶的給養只夠三天,給養跟不上,沒人知道後果如何。

  一路上,杜林把自己大部分的給養拿給了那個年輕人,而自己只吃一點保持體力。9個小時後,隊伍終於到達漩口鎮。分手前,該青年突然抱住杜林大哭不止,『太謝謝了,這麼危險的時候,你卻把吃的都給了我,我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你!』

  煮鍋面條,他成了名炊事兵

  在記者與前線救援官兵連線時,市消防支隊宣傳站站長柳曉偉講述了一個『炊事兵』老沈的故事。正是捨下重病妻子請命入川的他,讓連續作戰五天沒能喝上熱水的救援隊官兵吃上了一口熱面條。

  老沈名叫沈成友,是哈爾濱消防支隊顧鄉中隊的一名三期士官,今年已經35歲。部隊接到入川命令後,領導考慮他年紀偏大,家中還有病重的妻子,讓他留守在家。但老沈毅然請命奔赴前線。入川以來,救援隊官兵每天奮力救援,卻只能靠火腿腸和餅乾充飢。

  18日一早,當官兵們走出營地時看到,老沈已經搭起了一個簡易灶臺,正在為大家煮面條。原來,災區的人民看到奮戰在一線搶險救援的消防官兵十分感動,他們將自己家裡的掛面送進了部隊帳篷,並懇請官兵們一定收下。看到熱忱的鄉親,看到捨生忘死的戰友們,老沈搭起了簡易灶臺,給戰友煮掛面。熱騰騰的掛面出鍋了,盡管只夠每人一口的,但是大家都互相謙讓著,細細品味著。

  為遇難者,他陷入了泥石流

  部隊剛剛到達三江鄉,齊齊哈爾消防支隊特勤中隊副中隊長秦海山就接到命令,一藏族老人遇難,被埋壓在猴耳洞的山腳下,需緊急救援。秦海山和9名戰友冒著隨時被山上飛石擊中、被泥石流掩埋的危險,快速趕往現場。

  當時,道路在半山腰,上面是筆直的山體,下面是七八十米深的懸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墜崖身亡。在此情況下,秦海山主動要求在前方探路。他利用繩索和鐵頂架設了簡單的扶手,使救援隊伍順利前行。在快要通過滑坡時,秦海山突然尖叫一聲,大家循聲望去,看見他的整個左腿深深地陷入泥石流中,身體還在不斷地快速下降。身旁的戰友迅速將手中的竹竿遞了過去,將他從泥石流中拽了出來。經過了重重危險,在秦海山的帶領下,救援隊伍順利通過山體滑坡地帶,成功將遇難者從路基下抬到地面。後經遇難者家屬同意,官兵們把遇難老人抬至一個山坡,將遇難的藏族老人埋葬。

  進銀杏鄉,他留下『愛情遺書』

  在官兵們向銀杏鄉挺進的時候,一幕幕驚險的場景讓為入川救援而錯過了結婚登記的市消防支隊太陽島中隊的指導員張亞軍心悸,想想幾天後的5月24日就是自己的婚期,在部隊休整的時候找到了一個煙盒,並從戰友那裡借到一支筆,在即將衝向又一個重災區的時候,他在煙盒的背面給未婚妻寫下了一封『誓愛』遺書。

  『再過幾天就是婚期了,可是此時此刻我的心裡充滿了愧疚之情,除了說句對不起,我什麼都說不出來。我是一名軍人,有義務、有責任在國家需要我的時候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這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還能活著回來,我會百倍地愛你,用我的下半生來好好補償你……』

  為送給養,冒死穿越泥石流

  17日下午,在漩口鎮實施救援的第二大隊突然接到公安部消防局命令,『在相距大約10多公裡的山澗裡的銀杏鄉有200多個孩子被困,急需給養和藥品。』盡管命令中通報了『道路全部中斷,且不斷發生泥石流,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山澗裡』,但『快去救孩子』的信念,使得百餘名官兵們爭搶著要加入突擊隊。

  很快,28名『敢死隊員』集結起來,帶著盡可能多的給養和藥品向著銀杏鄉挺進。為了保證物品能及時送到被困孩子身邊,帶隊的哈爾濱消防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吳寶慶將突擊隊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背負著給養和藥品,萬一有人發生危險,其他的人還能繼續向前進。

  『道路全都被封堵了,只能一點一點往前挪。山體傾斜超過70度,不斷有石塊從山頂滑落,打在人的身上,想躲都躲不開。就在我們挺進的時候,突然遇到了山體滑坡,官兵們冒險穿越過去,當回頭看時,發現剛剛走過的路已經被大塊的石頭堵死,找不到任何蹤跡。』官兵們冒死挺進,終於將給養和藥品送到了目的地。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