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實施民生戰略 呼蘭改善民生工作紀實
2008-05-29 15:54:4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石寶林 楊蘭鵬 馬智博 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9日訊 2007年,呼蘭區對接民生訴求,實施就業、就醫、就學、就住、就行、就保『六項惠民工程』,使2007年成為迄今民生改善力度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一年。2008年,呼蘭區又推出民生基礎性戰略,從根本上維護百姓利益。

  開發崗位加大援助百戶家庭告別零就業

  51歲的孟慶新是呼蘭火柴廠下崗職工。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就是靠孟慶新撿破爛、他的妻子出早市賣菜來維持。為了供兩個孩子讀大學,孟慶新把家中僅有的兩間磚房賣掉,在城區邊緣地帶革志小區租了一間草房居住。去年8月,他的妻子因病住院,讓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孟慶新所在的社區通過走訪了解到情況後,及時向勞動就業部門反映了情況。勞動就業部門根據孟慶新的就業願望,為他介紹到億興集團從事保潔工作,並為其愛人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現在孟慶新每月工資600元,其愛人持《再就業優惠證》到市場賣菜,享受到稅費減免政策,家庭生活有了很大改變。問起目前的狀況和今後的打算,孟慶新說:『黨和政府的關懷幫助,讓我們的生活有了保障。』目前,孟慶新正在籌備面食店,勞動就業部門將協調工商等部門為其提供優惠。

  近年來,呼蘭區從解決人民群眾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把解決零就業家庭問題作為區委、區政府的大事、要事,把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作為全區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舉措,千方百計地為零就業家庭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到目前,呼蘭區通過完善政策、開發崗位、加大援助,解決了340戶城鎮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和生活困難問題。

  沈家鎮通村路修建過程中村民爭相參觀。

  對接民生訴求六項工程惠民

  2007年,呼蘭區委區政府廣泛征求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的意見,確定給老百姓辦的實事中,哪些事情最緊迫,對接民生訴求,實施就業、就醫、就學、就住、就行、就保『六項惠民工程』。2007年呼蘭區免除中小學學雜費2114.5萬元,為4468名貧困學生免除教科書費,為1880名困難學生補助住宿費90.2萬元。農村常住人口參合率達91.03%,農民基本醫療服務得到保障。

  與此同時,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拉開了全民醫保的帷幕。征繳基本養老基金6500萬元,順利完成離退休人員三年調待任務。重點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100人,新增就業3860人,農村勞動力輸出6000人。全年發放小額貸款252萬元,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1126萬元。通過公產房減租方式,為53戶人均住房使用面積8平方米以下的廉租住戶解決了住房困難。全區有4253戶、7435名城鎮居民納入低保范圍,發放保障金672萬元,人均月補差額80元,低保標准從104元提高到145元。農村低保全面啟動,為3589戶、7799人發放低保金280萬元,實現應保盡保。使2007年成為迄今民生改善力度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一年。

  民生基礎性戰略維護百姓根本利益

  2008年,呼蘭區進一步完善民生保障體系,把實現最廣大群眾根本利益作為社會建設的基點和重點,更加突出民生指標,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不斷擴大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覆蓋面,全面構築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國民教育體系和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創造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困有所濟的和諧社會環境,讓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區人民。

  教育方面,在規劃、調整老城區教育布局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就業方面,多渠道擴大就業,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開發公益性崗位。多渠道安置零就業家庭和『4050』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就業,全年新增就業人員3800人。

  社會保障功能方面,把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居民納入低保范圍,實現應保盡保。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覆蓋面。在新城區建設佔地1.5萬平方米的敬老中心。新配建廉租房100套、5000平方米。

  衛生保障方面,開展健康戶口工作,為城區0-7歲兒童及6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構建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建設4個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每個中心設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深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成果,參合農民人數擴大到30.8萬人,農村常住人口參合率達到96%。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