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七臺河礦工張貴父子搬出沈陷區同進幸福家園
2008-05-30 10:28:1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曹國斌 呂天生 王忠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30日訊 敲開七臺河市欣源小區110號樓零層2戶的住宅門,主人張貴熱情地把記者讓進屋內,高興地和記者攀談起來。

  一進門是一個十多平方米的會客廳,客廳西北角電視櫃上擺放一個19英寸的彩色電視機,老兩口的牽手幸福合影端正擺放在電視機上。一個寢室、一個廚房加上客廳都朝陽而設,只有一個小寢室在陰面。

  室內鋪著嶄新的地板革,整潔的各種生活設施有序擺放。衛生間和廚房的白色牆磚擦得光亮如新,乾乾淨淨的大理石灶臺板上整齊地擺著煤氣爐具和為老伴准備的早餐。雖然只有56平方米,但一進這個家就會讓您感到恬靜、溫馨和幸福。

  性格開朗,快言快語的張貴老伴郭秀芹開口就說,太歡迎記者來采訪了,我們就是不認識記者,要是認識早就想請您們到我家來,表達一下我們礦工家屬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今年49歲的張貴是新立礦直屬井的一名采煤工人。1986年,20多歲的張貴把自家的承包田承包出去,偕全家從依蘭縣愚公鄉來到七臺河,在新立煤礦當上一名采煤工人。生活穩定後,轉過年老張全家在工友的幫助下,在新立礦小學附近蓋起了面積為61平方米的土坯房,在七臺河市有了自己的新家。

  老張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每月能領到固定的薪水,一家老少生活衣食無懮就滿足了。

  可好景不長,他蓋的房子坐落在采煤沈陷區內,新房蓋好沒幾年就出現裂縫,每年入秋老張都得修房子、補裂縫。到2006年,老張的房子西山牆已有兩道大裂縫,寬的有15公分,小貓、小狗都能來回自由行走。加上房屋每年下沈,把房梁都沈塌腰了。每逢刮風下雨,除四面透風外棚上還直掉泥土。

  張貴說:『遇上大風大雨天氣,我在井下乾活都不安心,很怕家裡房子出事,昇井後連澡都顧不上洗,先跑回家看看房子倒沒倒。』

  郭秀芹接過話茬:『不光房子七裂八瓣,連四周的道路也都給破壞了。每年整個春夏都離不開靴子,周圍淨是泥坑和水坑。最怕的是夏天下大雨,院裡的積水直往屋裡灌,舀都舀不過來。夏天天氣暖和還算好過點,一到冬天房子冰冷,每天燒爐子燒炕得燒到晚上九十點鍾,還害怕煤煙中毒,那生活別提多難了!』

  『現在好了,連做夢都想不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新樓,要不是黨的政策好,光靠我們自己的那點積蓄,下輩子也沒指望。』老張感慨地說。

  2007年11月20日,是老張搬新家的日子。剛搬進新樓,老倆口激動的都半宿沒睡著覺。『不是在做夢吧!』老伴摸摸這,瞧瞧那,高興地問老張。『這還能有假,這是黨和政府對咱礦工的關懷!』老張高興地說。

  老張告訴記者,搬新家的前一天,他把自家的幾雙靴子全都用剪子剪碎了,扔進火爐燒掉了。標志著告別沈陷區,過上新生活。

  更讓老兩口高興的是,他們的長子,同樣在新立礦開拓區當掘進班長的郭志剛,也同一時間在欣源小區得到一套住房,面積和自己一樣大,就住在老兩口的後樓。

  現在老張出門就是綠地,家四周都是商服網點和休閑廣場,上下班礦上的通勤車直開到家門口。每天吃完晚飯,老張都和老伴到休閑廣場看看秧歌,鍛煉鍛煉身體,逛逛商場和超市,買點可口食品,生活的質量一下子就提高了一大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