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米-26執行空中調運任務 |
東北網5月30日訊 5月14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的第三天,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接到了中國民航局緊急征用6架直昇機參加抗震救災任務的指令。哈飛集團公司領導連夜部署,指示所屬的飛龍公司全力以赴,選派政治過硬、技術優秀的飛行員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確保調用飛機無故障、安全准時起飛,並做好一切保障工作。
支援災區哈飛快速行動
5月15日清晨,哈飛快速集結正在外地作業的直昇機。中午11點30分,直九7110機組從內蒙古紮蘭屯返回。來不及吃飯、來不及和家人 道別,一身征塵的機組人員快速進行飛機檢修,准備救災用的配件和物資。機組成員唐立軍告訴記者,在紮蘭屯接到抗震救災任務後非常激動,能代表哈飛趕往救災前線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機長翟志山表示,我們一定不辜負哈飛人的重托,堅決完成抗震救災任務。
下午2點, 7110、7107兩架直九機從哈飛機場轟鳴著拔地而起,奔赴抗震救災前線。與此同時,一架正在吉林敦化執行任務的小松鼠直昇機也於當日下午直接趕往四川廣漢機場。
"米-26"是哈飛所屬飛龍公司從俄羅斯租借的直昇機,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一架超載量運輸機。它自重19噸,最大載運20噸,一次可乘載105人,被稱為空中"巨無霸"。已經在四川執行救災任務的空軍直昇機運載能力多數在2.5噸-4噸,米-26相當於近10架中型直昇機的運力,並可以運載大型機械。
"米-26"作業費用相當昂貴,一小時能"喝"掉3噸油,被稱作"油老虎",一天不飛租金也得4.5萬元,飛行作業時小時費用高達9.9萬元。大災當前,哈飛義不容辭。然而按合同規定,"米-26"只執行護林防火任務,對於赴川救災,還要征得俄方的同意。令人欣喜的是,俄方很快發來指令,指示俄方機組人員無條件地、全力以赴投入中國的抗震救災中。當晚,米-26機組返哈,次日清晨奔赴四川廣漢機場。
峽谷空投直九身手不凡
離開哈爾濱後,哈飛的機組人員星夜兼程,除在沈陽、鄭州、宜昌、重慶等地趁著加油的間歇稍事休息外,他們飛行了4000多公裡,用最快速度趕往距震中100多公裡的四川廣漢機場。
5月17日下午2點,兩架直九機先期抵達廣漢。下午4點,米-26也隨後到達。哈飛機隊立即向民航四川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報到領受任務。指揮部負責人表示,直九輕便靈活,米-26載重量大,將把它們派到任務最重、傷員最多、救災最需要的地方。哈飛機隊表示,一定盡最大努力,保證完成任務。
18日、19日上午,機組人員一邊做好飛行准備,一邊焦急地等待任務。他們希望能盡快起飛為救災多做一點貢獻。終於,直九機接到起飛命令了!19日下午15點45分,由趙洪芳駕駛的直九從廣漢機場起飛赴峽馬口執行空投任務。載著500多公斤重的餅乾、飲用水等物資,直九在曲折、狹窄的峽谷中穿行。雖然對災區復雜的地形有所預料,可眼前的惡劣環境還是讓機組人員心裡一緊。兩側是徒崖,還不時有高壓線。憑著豐富的駕駛經驗,趙洪芳駕駛直九靈活地在峽谷中穿行,終於到達目的地。透過舷窗,機組人員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的災民。他們衝著直九揮手歡呼。機組人員准確地把食品一一投放下去。這次飛行歷時1個半小時,圓滿完成空投任務。
清平大營救米-26穿雲破霧
20日下午2點45分,米-26機組接到起飛命令:去清平運送物資並營救災民。米-26拉運著帳篷、救生圈等物資從廣漢機場起飛。由於地形復雜,局部氣候多變,地面密布高壓線,空域內還有其他直昇機。
飛行中,米-26在山溝中穿雲破霧,一點點地探尋著位於半山腰上的目的地。在一個群山環抱的山坳裡,被困群眾正揮舞著手中的紅布。直昇機徐徐下降。但降落的條件實在太差:右側是高壓線、左側是深溝,周圍全是高大的樹木。機長齊煥青努力尋找著陸點。經過大約40分鍾的艱難飛行,終於成功降落。卸下救災物資後,米-26又搭載著100多名災民於16時15分返回廣漢機場,使這些災民在被困近200小時後成功脫險。
雖然已近日落時分,但米-26機組又接到第二次昇空指令,於17時30分冒雨再飛清平,為堰塞湖附近的官兵運去總重兩噸的救生衣和救生圈,並再次外運被困災民。天色漸晚、霧氣愈重,哈飛機組在能見度越來越差的情況下再次圓滿完成任務,於18時55分返回廣漢,同時又將100多名災民運出震中地區。至此,清平地區災民已基本撤空。
征戰懸湖"天降"挖掘機
受地震影響,綿陽仙海湖引發潰堤險情。那幾天,人們一直被"堰塞湖"困擾著。尤其是懸在北川縣"頭頂"的唐家山堰塞湖成了最迫切的任務。要在沒有道路的情況下,將十幾噸重的挖掘機運送到唐家山壩上,哈飛"巨無霸"米-26責無旁貸。
23日零時20分,綿陽指揮部發來緊急命令,急調米-26機組赴綿陽執行吊運大型挖掘機的任務。然而,濃重的霧氣讓飛機無法起飛。待命期間,機組人員一次次對相關設備進行檢查,那兩條長達30米、直徑約3厘米的編織鋼索尤為引人注目,十幾噸重的挖掘機將通過它吊掛到堰塞湖大壩。這種鋼索可以滿足特強拉力的需要。地面機械師鄒志海用布捋著鋼索仔細擦試,一方面是為了檢查中間有無鋼絲斷裂,別一方面是為了去油,否則粘附沙塵會加重鋼索的磨損。
外吊掛作業飛行是一個難度較大的飛行科目,除了要求空勤組有過硬的飛行技術外,還要有地面人員固定貨物的密切配合,為此地面機械師黃瑞平對地面負責固定貨物的人員又進行了戰前培訓。
26日,天氣剛剛開始轉好,焦急等待的米-26直昇機便展示了"巨無霸"的強大威力。早8時50分,前方空軍偵察機報告,作業區能見度5公裡。9時整,米-26准時昇空,先飛往唐家山堰塞湖大壩熟悉飛行線路。沿途米-26幾乎一直在群山與高壓線間穿行,龐大的機身需要不斷轉彎。
9時50分,米-26降落至搶險設備集結地——北川縣擂鼓鎮,為確保吊運任務的完成,盡量減輕機身重量,米-26內所有與任務無關的物品都被卸到地面,就連兩個長條板凳也不例外。一切准備就緒,米-26巨大的旋翼開始緩緩轉動。11時04分,第一臺14噸重的挖掘機被米-26穩穩地吊起,成功運送到大壩上。那一幕被媒體形容"就像老鷹抓小雞"。
米-26剛剛離開,第二臺挖掘機便啟動開往起吊地點。鋼索掛好不久,空中再次響起震耳的轟鳴聲,此時距第一臺設備離地僅僅12分鍾。到當日17時40分返回擂鼓鎮,米-26成功運送8臺挖掘機、7臺推土機,總重210噸的設備抵達唐家山堰塞湖大壩。
5月26日,記者連線哈飛機組領隊沈曉東,他的聲音有些沙啞。沈曉東說:"昨天剛剛從唐家山回來,明天還會有任務。這些天我們親眼看到了災區人民的不幸和堅強,我們心裡既難過又敬佩。再苦再累都沒關系,能為災區多做貢獻,是我們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