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 為災區分懮,我們義不容辭。黑河市廣大社區工作者,充分發揮了基層群眾組織的巨大作用,有序地組織居民、帶領居民,為支援災區做貢獻。截至目前,全市62個社區共為災區募集善款31萬餘元。
5月13日,愛輝區鹿源春社區在社區辦公室和中央街兩處設立捐款箱,連續六天組織居民捐款。愛輝區福龍社區連續3天在環城路人口密集區,通過條幅、板報、廣播等形式動員居民捐款。愛輝區金融社區乾部利用休息時間,深入到59個居民區和門市進行宣傳。
上至80多歲老人,下至剛會走路的兒童,紛紛湧向捐款現場。孫吳縣新華社區下崗職工張傳義,從貼身衣服兜裡掏出用手絹包裹了好幾層的100元錢,放到捐款箱裡。他說:『雖然我挺困難,但比起受災的人我是幸福的。』尚懷便大爺是一名傷殘軍人,參加過淮海戰役,體內至今殘留著彈片,他坐著輪椅送來200元;外地來黑河創業的程高松,主動來到社區捐款2萬元。
在愛輝區鹿源春社區,生活一直很簡朴的退休教師劉雁玲主動來到社區捐款1000元,她說:『看到災區無家可歸的人們和不斷攀昇的傷亡數字,我的心非常難受,幫幫他們吧。』退休職工侯建新老人癱瘓在床,委托老伴來捐了500元。一位五歲的小朋友把媽媽給他買冰棒的二元錢捐了出來。
社區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也都紛紛加入捐款行列。低保戶孫成英一個人帶著一個有精神病的孩子和一個腦癱的孩子,生活非常困難,也捐了10元錢。在人保財險社區,負責記錄的同志已記不清78歲的蔡忠芳是第幾次來捐款了,老人大兒子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生命,大女兒患骨癌也已離世,僅剩的小兒子沒有工作,小兒媳殘疾,靠低保金維持生活。每次社區組織捐款,蔡大爺都積極響應,老人不多的退休金只留下少部分的生活費,大部分錢都捐了出去,這次蔡大爺又捐了1000元錢。
還有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群眾也都陸續來捐款。他們中間有許多人靠政府救濟,但當災難來臨之時,他們想到的卻是,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捐款箱前孩子伸出稚嫩的小手,舉著存錢罐把一個個硬幣倒到捐款箱裡,並跟社區工作人員說:『把這些錢寄給災區的小朋友,讓他們早日回到課堂。』一位79歲的老人因腿摔壞不能前來捐款,特地打發50歲的侄女送來100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