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楊國平 曲國富 記者高長利) 初夏時節,走進農墾紅興隆分局五九七農場萬畝果樹基地,花木吐翠,令人陶醉。果農李玉泉興奮地說:我這片果園經營七八年了,現在進入了盛果期,20多畝果樹每年能收入3萬元。農場大力發展經濟林的好政策,為我們果農指明了致富路。
五九七農場栽植果樹有著多年的傳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白琳曾在這裡培育出多個寒地果樹新品種。但在十幾年前,職工栽植果樹僅限於自家房前屋後和路邊山坡,規模小、而且品種單一。
1994年,農場把發展經濟林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提出了建立萬畝果樹基地,把大片土壤難改造、糧食產量低的山坡地、崗包地、沙丘地開闢成果園的設想。果樹基地啟動之初,種慣了糧食的職工怕管不好賠錢,對此不認可。農場出臺了山坡地開闢果園地租減收、利用荒山建果園免收5年地租等優惠政策,引導職工從事經濟林生產,調動了職工承包果園的積極性。一時間,農場職工紛紛承包山坡地建果園、利用荒山開闢果園,農場經濟林面積迅速增長。
經濟林發展起來了,果農們嘗到了甜頭、走上了致富路。為了打造林果業品牌,農場加大扶持、服務力度,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為果農服務,出資為果農注冊了『長林島金紅苹果』商標。2006年,農場投資100餘萬引進『以色列滴灌技術』,建成果樹節水灌溉示范區500畝。2007年,又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金溝果園4公裡水泥環形路,暢通了旅游觀光、鮮果銷售的道路。
針對果農一家一戶生產、『單打獨斗』闖市場的實際,農場把果農組織起來,成立了『長林島果農協會』。協會統一管理標准、統一科技推廣、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銷售價格,『小舢板』成了『聯合艦隊』。
一片經濟林,棵棵『搖錢樹』。五九七農場大力發展以果樹為主的經濟林,不僅使昔日的荒山坡、崗包地披上了綠裝,也讓果農們鼓起了腰包。目前,全場果園面積達2.7萬畝,以果樹為主的經濟林型家庭林場930個,從事林果生產的職工近3000人。2007年,生產鮮果10500噸,創產值984萬元。
今年,農場決策者們又有了新思路,利用國家市場學會授予的『中國長林島金紅苹果生產加工之鄉』這塊金字招牌,開闢生態林果旅游業,規劃了苹果、李杏、甜梨、葡萄四個園區,建起了150畝的采摘園,通過發展林果業促進職工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