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訊 『29日10時16分,佳木斯氣象衛星地面站接收到第一幅衛星對地遙感的圖像。有了風雲三號衛星,將能大大提高黑龍江省以及全國中長期天氣預報的精准度。』佳木斯氣象衛星地面站裘副站長激動地說。
27日11時02分,隨著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實現星箭分離,佳木斯、烏魯木齊、廣州、北京的四個氣象衛星地面站將負責這顆氣象衛星資料的接收、處理和傳輸任務。
裘副站長表示,風雲三號攜帶11個先進的地球探測儀器,可實施三維、全天候、多光譜、定量探測,獲取地表及空間環境等參數。風雲三號可以不分白天黑夜,全天候獲得全球的遙感探測數據,立體掌握大氣環境,將能提高未來10天到15天天氣預報的准確率。由於佳木斯是東北地區唯一接收站點,該衛星在運行過程中,會對覆蓋區域進行氣象遙感,進一步加強了對全省的天氣監測的時效性。『今後每天將能接收4?5張圖像。』
我國現階段的氣象預報只能告訴我們,近期可能有雨。到底哪個區域下雨,幾時幾分下,幾時幾分停,雨量多少……都沒有確切答案。
有關專家解釋,我國的氣象預報,主要憑經驗。之所以出現『局部地區有時有雨』等模棱兩可的話,主要因為氣象數據少了兩個關鍵詞:『三維』和『全球』。
我國近年來發射的『風雲一號』『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監測手段單一,得到的數據都是平面的。『風雲三號』裝載了多臺三維立體監測儀器,能准確獲得多項氣象數據的垂直立體分布。
『風雲三號』每天繞地球南北極飛行14圈,每天可獲得2次全球資料。獲得全球、立體的氣象數據後,再通過建立數據模型和計算機高速分析,就能得出精確結論。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告別『局部地區有時有雨』,災區堰塞湖上空的下雨時間和雨量也將被明確預知。
據介紹,風雲三號衛星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它的探測范圍大、空間分辨率高。也就是說,類似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等現象可以迅速准確的查明情況,再同靜止氣象衛星相結合之後,可以精確觀測到沙塵暴等天氣災害何時生成、強度有多大、將怎樣發展等,將為氣象部門對這類災害性天氣的預報和減輕災害提供准確信息,為防災減災作出貢獻。此外,風雲三號還將承擔著為北京奧運會提供優質氣象保障服務的重任,因此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也被稱之為『奧運星』。
此外,黑龍江省土地面積遼闊,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和森林防火氣象服務任務十分繁重,衛星的發射和資料的應用將對全省的農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監測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提高氣象預測預報水平,做好氣象服務,防災減災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2008年5月27日11時02分,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昇空。這顆裝載10餘種先進探測儀器的衛星昇空後,將使中國氣象觀測能力得到質的飛躍。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