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一糧商驅車運米至災區做志願者
2008-05-30 16:41: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建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5月30日電 『事太小,不好意思說。』這是陶相臣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印著『我們在一起』的志願者上衣、牛仔褲和已經變成黑灰色的白色旅游鞋,記者29日見到的陶相臣,還是他在災區的這身裝束,他說,一直還沒來得及換洗。

  陶相臣,黑龍江省鶴崗市一米業公司老板,5月19日前往四川地震災區,同行的是他花3萬元錢僱來的一輛載重大貨車、兩名司機,還有他捐贈災區的30噸『愛心大米』。

  『一定要去,不然我會遺憾一輩子。』陶相臣說,『我們公司13日先向地震災區捐了1萬多元錢,然後我就開始找車,17日找好車後,企業開始生產捐贈的大米,准備上災區。』

  企業連夜生產,價值10餘萬元的30噸大米18日加工完成,陶相臣說:『運往災區的米是最好的米。』

  19日,雨,陶相臣沒敢告訴父母、孩子,和灑淚相送的妻子道別後,踏上了前往四川災區的路。『當時想就算人扔到災區也無所謂了,因為這件事太有意義了。』陶相臣說,『這個想法一直也沒敢跟家人說。』

  『踏上賑災路,恨不得一步到災區。』陶相臣說,一路上他和兩個司機換著開車,幾乎3天3夜沒睡覺,為了趕路,沒時間下車吃飯,只能乾嚼方便面,為了給貨車的剎車片降溫,帶的兩箱礦泉水基本上都讓剎車片『喝』了。

  陶相臣說:『這次可知道什麼是「蜀道難」了,左一個洞右一個橋,一個坡接一個坡,北方司機開車很不適應,貨車幾次遇到險情,一次剎車片把輪胎都磨冒煙了,剎車差點失靈。』

  『各個收費站對賑災車輛一路綠燈,離災區越近,來自全國各地的賑災車輛越多,心情越激動。』陶相臣說。

  驅車4000多公裡,歷時3天3夜,穿越7個省份,陶相臣終於把『愛心大米』送到了災區。

  22日晚上9點多,陶相臣趕到了四川綿陽,卸下了一部分大米;23日凌晨3點多他們趕到了終點站成都,把剩下的大米交到了當地工作人員手中。『大米送到地方了,懸著的心放下了,下車後,我們吃到了幾天來的第一頓盒飯。』陶相臣說,『把錢付給僱來的司機後,我在工作人員的一間辦公室的沙發上靠著就睡著了。』

  23日一早,陶相臣的身份已經變成了志願者,開始參與到救災物資的分發和災區群眾的引導工作中。直到27日離開前,他和千千萬萬個志願者一樣,都是『隨遇而安』,睡過帳篷、辦公室、露天地……有個地方就能湊合,吃過餅乾、盒飯、方便面……對付一口就行。

  陶相臣說:『我們是志願者,比起災區群眾遭的罪,這點苦算什麼,比起抗震救災的戰士、醫生,這點累又算什麼,我們只想盡力為災區群眾多做點什麼,幫助災區群眾渡過難關。』

  陶相臣說,在災區最讓他心痛的是那些和親人離散的孩子,孩子們還不懂事兒,志願者們一逗就笑,想起父母時孩子們就哭,『看著讓人揪心。』

  27日晚,志願者陶相臣離開了成都回到黑龍江,他這次回來要制定對災區孩子的資助計劃,准備資助30名到50名災區的孩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健康成長。

  有人問陶相臣,這次送米進災區,公司得少賺多少錢?

  他說:『這事不能用錢來衡量,家裡賠錢也得來,地震不只是四川等災區的事,更是全中國人的事,即使我死在災區,對於孩子來說也留下了精神財富。』

  陶相臣說:『作為志願者,我們不需要被感謝,也不用被記住,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尊重就足夠了。』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