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全省城鄉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的報告
提高保障標准 擴大救助范圍
東北網6月13日訊 (黑龍江日報記者劉偉 東北網記者朱丹鈺) 12日上午,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對省政府關於《全省城鄉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了分組審議。審議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致建議,為了更好地推進社會救助工作,要提高保障標准,擴大救助范圍。
審議時組成人員認為,近年來,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全力構築『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專項救助為輔助,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救助政策,規范救助行為,協調救助行動,提高社會救助水平,較好地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組成人員建議,省政府要在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實現『應保盡保』的基礎上,提高保障標准,擴大救助范圍。要將我省城市低保標准提高到全國平均標准或略高於全國平均標准的水平。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適時提高農村低保標准。要加快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服務設施建設步伐,確保實現『十一五』期間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50%的目標。
組成人員建議,盡快研究制定城鄉低收入群體認定辦法,確定低收入標准與低保標准之間合理的比例范圍。要在供暖、供水、供電、煤氣等方面對低收入群體給予照顧,擴大教育、醫療、住房、就業、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政策覆蓋面,將社會救助范圍由城鄉低保群體向低收入群體延伸。
組成人員建議,積極拓展社會救助資金來源途徑。要完善捐助、稅收減免和幫扶政策,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投身社會救助事業;要將福利公益金更多地投向社會福利事業;要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規范各級政府之間社會救助資金分擔比例,強化監督考核措施,確保市(地)、縣(市、區)救助資金足額到位。
組成人員建議,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工作體系建設,形成『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格局。要建立上下級之間性質和職能一致的政府城鄉社會救助專門管理機構;要完善志願服務社會救助工作的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努力壯大志願服務隊伍。要保證社會救助工作有效開展的必要經費。加快社會救助工作網絡平臺建設,實現各個救助部門之間的工作動態銜接和資源共享。
組成人員建議,要及時修改和完善關於社會救助工作的政府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明確部門職責,整合救助資源。省人大、省政府要加強社會救助工作立法調研,探索制定專項社會救助地方法規的可行性,積極推動我省社會救助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