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1歲患失眠癥5歲查出婦科病 小小少年患上成人病
2008-06-15 11:21:4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王曉晨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5日訊 當您聽到周圍有人得了高血壓、脂肪肝、頸椎病這樣的疾病時,您也許不會吃驚。而當聽說這些疾病出現在十幾歲甚至只有幾歲的孩子們身上時,您就會情不自禁地感到吃驚、可怕了。而據記者調查了解,一些過去與兒童或青少年『絕緣』的成人疾病,如今已不再是成人的專利。有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孩子得上了成人病。

  1歲患上失眠癥

  事例:張女士的兒子纔1歲多,可只要21時之前帶他去睡覺,他總是哭鬧著不配合。後來,家長只好讓他多看會電視,等到22時以後纔睡覺,結果寶寶便染上了『夜貓子』的壞習慣。最近,張女士帶兒子檢查,發現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失眠問題。

  專家指點:哈爾濱市兒童醫院神經科兒童睡眠問題專家沈乃霞大夫介紹說,以前醫院接受睡眠困難患者主要是初高中學生,尤其是臨考階段,一些女學生特別容易出現失眠問題。而最近幾年,一些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也出現了成人夜生活綜合征的癥狀。沈大夫認為主要原因是成人夜生活過多,影響孩子作息。她建議,家長應注意寶寶臨睡前不能過於興奮,更不要讓寶寶跟父母一起熬夜。家人要想孩子早睡就應先改變自己的『夜貓子』習慣。

  5歲查出婦科病

  事例:5歲的洋洋一感冒家長就會不停地給她服用抗生素類藥物。前段時間,洋洋突然對媽媽說下身癢,媽媽仔細一看,洋洋的外陰部紅腫、還伴有異味,洋洋的媽媽立即帶著洋洋到哈市兒童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確定,洋洋患的是外陰炎。主要原因就是長期服用抗生素藥物所致。

  專家指點:哈爾濱兒童醫院青少年門診部於泓主任介紹說,從2004年4月15日青少年門診掛牌以來,共接待了上千例患有外陰炎的幼童和少女。一些孩子經常挑食、偏食,盲目進補、食用小食品,不講個人衛生、過於講衛生等都易患病。而濫用抗生素更是使很多未成年人患上婦科病的原因之一。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破壞體內細菌群落的平衡。過量服用抗生素可能導致陰部炎癥的產生。健康女性的陰道本來就有『自潔』的能力,陰道中存在一種乳酸杆菌,可以始終保持陰道內環境呈適度酸性。但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陰道中的乳酸菌受抑制,失去對細菌的抵抗作用,擾亂陰道的自然生態平衡,改變陰道的微環境,從而使細菌病原體迅速繁殖。

  8歲『累』出頸椎病

  事例:8歲的濤濤一年前學會了用電腦,上網、玩游戲就成了他的愛好,他能連續數小時在網上『激戰』。但半年前,濤濤經常感覺頭痛、頭昏,癥狀越來越厲害,休息、吃藥都沒用。醫院拍片檢查,發現他竟然患了『頸型頸椎病』。

  專家指點:省醫院骨科李建醫生認為,頸椎病多是因為長期伏案姿勢不正確,以致頸椎小關節紊亂,多見於30~40歲人群,孩子因為愛動、可塑性強,一般不會患此病。但如今的孩子上網和學習常常過度,致使頸椎病出現了低齡化。由於上網、玩游戲時間過長引起的頸椎病主要是頸椎周圍軟組織勞損,致使肌肉僵硬、酸脹、頭昏,對頸椎有問題的孩子,多采取保守治療,要堅持做頸部體操,否則隨著年齡增長,病情會加重,同時上網、寫作業要定時,一個多小時就得運動運動。

  11歲得了糖尿病

  事例:家住哈市道裡區李女士的兒子壯壯,雖然今年只有11歲,體重卻達到了75公斤。看著胖胖的兒子行動越來越笨拙,李女士便開始對兒子的飲食加以限制。一段時間過去了,效果並不明顯。無奈,李女士便帶孩子來到醫院,想請醫生幫助孩子進行減肥。在體檢過程中,醫生先給他量了一下血壓:血壓竟高達140/86毫米汞柱。除此之外,醫生發現孩子血糖、胰島素水平達到了糖尿病的指標,被確診為II型糖尿病。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院內分泌科前不久接待了一位8歲的小患者,小女孩體重已達50公斤,小肚子鼓鼓的。經醫生檢查,這名女孩子患有脂肪肝。

  專家指點: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研究員張慧穎教授介紹說,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病在現在兒童中發病率越來越高。一項在北京、上海、濟南、哈爾濱進行的兒童及小學生肥胖情況調查顯示,兒童肥胖率、超重率分別為12.1%和11.9%。隨著青少年肥胖的增加,在青少年中Ⅱ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顯著上昇,二者存在明顯關系。肥胖還可以引起高血壓、脂肪肝、高血壓等頑固疾病。肥胖兒童患上述病癥率可高達正常體重患者的4倍之多,可以說肥胖是萬惡之源。

  專家:兒童體檢該『變臉』

  采訪中,專家介紹說,小孩患成人疾病,病癥通常並不明顯,一般是在生病檢查時或體檢時纔會發現。II型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成人疾病,早期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可以無需藥物治療。這就要求及早發現、提早預防、提前乾預。然而,現實是學生體檢項目幾十年不變,無疑落後於青少年疾病譜的變化。

  哈爾濱市婦幼保健院體兒科負責人盧國正大夫介紹,傳統的學生體檢項目,更注重於兒童體格發育的檢查,但對高血壓、高血脂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現還存在不足。學生健康體檢項目幾十年沒變,一直延續至今。包括身高、體重、五官、辨色、視力、聽力、內科、血壓、肺活量等,而且體檢項目從小學到高中幾乎一致。但是,如今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引發學生患病的多樣化,尤其是一些成人病侵襲未成年人。因此,他建議,體檢項目中,還應該增加血常規、尿常規以及血脂、血糖等項目的檢查,以盡早查出如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成人病。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研究員張慧穎則介紹說,她從事兒少衛生研究十多年,從目前狀況看,在疾病的診斷環節,缺乏對兒童整體健康狀況和發育水平的評估,缺乏對高血壓、血脂紊亂癥等慢性病的診斷標准。傳統醫療模式乾預的是對疾病形成後的治療,而現代兒童保健疾病預防模式強調的是借助於社區衛生服務、基層兒童健康普查,早期發現對兒童健康存在不良影響的因素,運用兒童早期綜合發展實用技術進行乾預,達到消除疾病,促進兒童健康的作用。如何早期發現處於臨床前期的高危兒童並實施早期乾預,預防和阻斷成年慢性病的發病進程,是目前兒童保健疾病預防模式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