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9日訊 『5·12』地震,給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200億元。為了早日幫助劍閣縣恢復生產,我省派出的對接組已於14日23時奔赴劍閣縣,開展各項前期工作。據悉,此次援建將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重點開展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如學校、醫院、敬老院、供排水等項目。劍閣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損害程度如何?劍閣人震後生活怎麼樣?18日,記者連線劍閣縣委宣傳部,外宣辦的郭勇說:『劍閣人雖然遭受了巨大的災難,但有信心重建好自己的家園。特別感謝來自千裡之外的龍江大地的溫情,有你們的傾情相助,我們的重建工作會更高效率,更高質量。劍閣人感謝龍江人民!』

劍閣縣震後的一處房屋

天堂劍閣
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是農業大縣,同時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聞名遐邇,是國家級『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的中心。境內以雄險著稱的劍門關,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有蜿蜒『三百裡程十萬樹』的古驛道及古柏參天的翠雲廊;有蜀相諸葛亮囤兵故壘和魏征西大將軍鄧艾墓等三國古戰場遺址;縣城南的鶴鳴山,是中國道教發源地,有唐代道教摩石刻和唐詩人李商隱寫的《劍州重陽亭銘》碑和唐詩人元結撰顏真卿寫的《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有被譽為『國之珍寶』、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代的武連覺苑寺及珍稀的《佛傳壁畫》。縣城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省級衛生縣城,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留下的《十大政綱》石刻;有融湖光山色於一體的翠雲湖,有飽享口福,深受顧客喜愛的劍門三國豆腐宴。
震後劍閣
『5·12』地震後,劍閣縣57個鄉鎮、549個村、67.5萬人全面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200億元。
災情發生後,劍閣縣委、縣政府迅速啟動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縣領導分頭帶隊組織黨員乾部群眾展開抗災自救。目前,受傷群眾已得到有效救治,市場物價平穩,社會穩定,抗震救災已全面轉向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工作。因餘震不斷,劍閣縣幅員面積大,人口密度相對較大,境內多高山峽谷,地質災害頻頻,人民群眾生活面臨缺糧斷炊、缺醫少藥等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災區恢復生產和重建工作因諸多因素影響,推進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