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9日訊 『第一眼看到了你,愛的熱流就湧進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愛你……』18日,當這首熟悉的《北大荒人之歌》再次唱響,前來參觀《青春歲月—紀念北大荒知青上山下鄉40周年足跡》的老知青們眼中含著熱淚。40年,彈指一揮間,看著眼前600餘幅珍貴的圖片,40年前那刻骨銘心的情景一幕一幕湧上心頭。
1968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轟轟烈烈。北京、上海、天津、浙江、黑龍江等地百餘萬知識青年,帶著純真與激情,帶著理想與希望,告別親友,離開故鄉,奔赴北大荒。
為排啞炮壯烈獻身知青長眠黑土地
在《青春歲月》圖片展中,一組名為『長眠黑土地』的舊照片吸引了很多老知青的目光。照片上一個個年輕的臉龐如今都已經長眠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他們為了這片熱土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1973年3月8日上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6師61團12連1排1班的四名知青,在班長朱曉亮的帶領下,去開山修路。在打炮眼裝好藥後,因炸藥受潮,等了好久沒有響動。3分鍾後,班長朱曉亮安頓好戰友,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去排啞炮。為保護班長,知青任維傑也悄悄跟去。在排啞炮過程中,裝有10公斤炸藥的啞炮突然炸響,兩名知青犧牲時都年僅20歲。
1973年3月18日,61團12連召開了追悼會,隆重安葬了兩位獻身邊疆的知青,並為他們獻上了花圈。
方頭巾下花樣年華女知青戴著照相
這是一條普通的頭巾,知青郝志宏卻精心保存了40年。
1968年10月19日,郝志宏戴著這塊漂亮的方頭巾,乘坐知青專列來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5師55團(今哈陽農場稻花香分場),被分配到1營4連務農。郝志宏戴上這條方頭巾去挖水渠,呼嘯的北風穿透頭巾,把她的兩個耳朵凍透,腫起來像個大蒲扇。
打那以後,郝志宏乖乖地把頭巾洗好鎖進了小木箱,和其他女知青一樣戴上了狗皮帽子。每到休息日,女知青們紛紛向郝志宏借這條頭巾搭車去團部照相,她的要求是,必須把頭巾方方正正疊好,放進書包,到了團部照相館纔能拿出來戴一會兒。返城後,郝志宏把這條頭巾也帶了回來,一直珍藏在身邊。
三次放棄返城機會老知青倒在講臺
『她本來有3次機會返城,可卻放棄回來選擇留在農場,在那兒奉獻了自己的一生!』說起哈爾濱老知青周樹芹,很多知青從心底發出感嘆。
周淑芹原是哈爾濱24中學的學生,1966年8月她下鄉來到名山農場。1967年當上了鄉村教師,一乾就是30多年。
1998年6月20日那天,農場場部舉行學前班入小學的考試,周樹芹的高血壓病犯了,可她還是堅持陪著孩子們去考試,當車到達場部時,周樹芹已昏迷過去,但她口中還一遍一遍念叨著孩子們的名字……
女知青嫁聾啞青年過40多年無怨悔
哈爾濱女知青劉艷傑在寶泉嶺農場與當地一位聾啞青年結婚,在農場一呆就是40多年的故事,讓老知青們津津樂道。
1966年,初中畢業的劉艷傑來到位於蘿北縣的普陽農場柳西分場務農。在農場,她入了黨,當上了先進生產者、勞動模范。勞動中她喜歡上了與她同在一個農場務農的聾啞青年陳建華。1976年『五一』,劉艷傑與陳建華結了婚,婚後,她努力學習手語,很快掌握了它,並當上了丈夫的翻譯。這些年來,丈夫用心地關愛著她,兩人幸福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