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訊 18日晚,哈爾濱市民劉雨(化名)剛要入睡,朋友給他發來了一條彩信。沒想到,這竟是一條恐怖彩信。一幕幕驚悚恐怖的畫面嚇得她整夜都沒敢合眼。
『太恐怖了!現在我都不敢看手機,更不敢閉眼,滿腦子都是那些嚇人的畫面。』說起那條短信,劉雨仍心有餘悸。今年25歲的劉雨大學畢業後乾起了業務員,手機每天都保持24小時開機狀態。當晚,她剛要入睡就聽見枕下的手機響了。拿起來一看,原來是大學時的好友發來的,以為是好友的問候短信。劉雨想也沒想就打開了短信……『我叫小倩,三年前在這個宿捨裡被解肢……』還沒等看完全文,屏幕上的文字突然消失,猛地跳出一張披頭散發、面目猙獰的女鬼圖片,手機揚聲器還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毫無心理准備的劉雨嚇得連手機都扔了出去。臥室裡不斷回響著淒厲的慘叫聲。戰戰兢兢地走近手機時,劉雨看到手機上重復著女鬼漸漸從遠處走來的場景。這一夜,劉雨徹底失眠了。
小劉說,19日,她給朋友打去電話後,對方表示只是開個玩笑。但小劉覺得,此玩笑無疑有些過頭。
記者調查發現,像小劉收到的恐怖彩信還有很多種,除朋友間互相傳播外,還有一種惡意傳播,即通過『詛咒』的方式發給陌生人,如『此彩信必須發送給5人,否則會遭此詛咒』。這些短信大多數源自網絡,通過某搜索引擎以『恐怖短信』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搜索到近千萬條,其中不乏『恐怖短信下載』、『女鬼淒厲尖叫』等下載內容。
法律界人士認為,對於恐怖、暴力、凶殺等內容的短信或彩信,若是熟人之間僅以娛樂為目的互發,則可理解為『玩笑開過頭』;但如果發送者和接收者互不認識,該短信或彩信又嚴重乾擾了接收者的正常生活,並造成了不良後果,發送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