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7日訊 昨天,伴隨著23臺『喝油』的龍江大客全部上道,運營了10年之久的哈市最後一條電車公交線路———117路無軌電車正式下線,退出歷史舞臺,由此宣告了哈爾濱市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電車發展史終結。昔日的『大辮子』,消失在市民視線之外。
『老把式』懷念老電車
在顧鄉大街117路終點站前進路,現任車隊長石明傑帶著些許酸楚說,自己今年43歲了,從事電車事業18個年頭,可說稱得上公交『老把式』。電車發展到今天以這種方式告別乘客,很多司乘人員都不願面對。
據石明傑介紹,117路作為全市唯一一條保留下來的電車線路,自1999年投入運營後,配車30臺,起始終點為香坊區公濱路的市傳染病院和道裡區前進路。線路全長14.1公裡。雖然車體有些老態龍鍾,跑起來緩慢而輕巧,但那獨有的『大辮子』吸引了無數市民的目光,每天客流量達到一兩萬人次。
無軌電車曾挑『公交大梁』
在電車公司工作30多年,面對最後一條電車線路的消失,市電車總公司副總經理崔約來也有著割捨不掉的感情。據介紹,上世紀初,公共交通在歐洲少數國家的大城市剛剛起步時,哈爾濱就開始孕育有軌電車。1927年10月10日,這個當時被人們稱為『會在街上跑的小房子』的出現,加速了哈爾濱的城市發展。到1958年,哈爾濱市開通了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全市無軌電車發展到11條線路400多臺車輛,運營路線貫穿哈爾濱幾乎全部主城區。
崔約來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市政府大規模實施市政工程改造,推進電車改汽車,無軌電車受線路約束,不能像汽車那樣機動運行,加速了其走向消失。
運營高成本無奈『下崗』
據介紹,117路自運行之日起到現在已跑了10個年頭,因車輛超期服役,帶病運行,隔三差五就出現病障,直接影響客流量的增長。現在算上給整條線路負責供配電的後勤保障經費等支出,一年線路直接虧損就達300多萬元。由於受市政工程影響,10年中,線路一直處於時斷時續運營狀態中,僅今年上半年因紅旗大街通鄉地區通風口改造等就出現三次停運。其中5月10日至6月10日三大動力路熱網工程改造,線路過不去,車隊就一直停運。
無論怎樣,昔日的無軌電車曾在移動中承載著一座城市沈甸甸的喜怒哀樂,它生動、鮮活地保留在幾代人的記憶裡,將載入城市發展的史冊。在能源趨緊、提倡『節能增效』的大背景下,無軌電機環保、節能、低噪音等顯而易見的優點,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