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7日訊 哈爾濱市民張先生收藏了一本珍貴的清代古籍。前不久,張先生外出,家人將古籍同衣物一同晾曬,結果古籍中的紙張出現了微小的裂紋,古籍險些被毀壞。專家表示,收藏古籍一定要注意適當的環境條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張先生表示,大約3年前,一位朋友送給他這本古籍。看到古籍破損心中很著急,所以特意找到有關專家商討該如何保管古籍。據張先生介紹,這本古籍名為『歷代地理沿革圖』,出版於清代同治年間,古籍采用黑、紅兩色套色印刷。裡面收錄了清代以及清代以前多個朝代的疆域地圖。翻開古籍,記者在扉頁看到各個時期的地圖名稱,春秋列國圖、戰國七雄圖……宋地理志圖……元地理志圖等。記者在該古籍中看到,地圖上有些稱謂與現在不同,比如『葡萄牙』被標注為『葡萄呀』。
古籍修復專業人士、昆侖旅游學院文物系教師姚麗華表示,目前,這本古籍的存世量不多,基本都收藏於國家級的圖書館,對於研究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從古籍的樣式可以看出,該古籍曾經被修復過,由於換了新封面,張先生的家人可能把古籍當成新書了,所以沒有多加注意。可以看出,古籍在修復前已經十分殘破,再加上不恰當的保管方式,古籍已經遭到破壞,如果再不加以妥善保管,該古籍的品相就會大打折扣。
姚麗華說,目前,古籍保管不善是許多私人收藏者存在的問題。在一些專業圖書館,保存古籍都是采用恆溫方式。對於普通的收藏者來說,古籍應該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地點,古籍要絕對避免陽光曝曬。秋天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在陰涼的地方晾曬,保存古籍還要注意防蟲。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