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中國網]哈爾濱出臺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八措施
2008-06-27 14:23:29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陳程 盧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7日訊 記者從哈爾濱市司法局獲悉,為切實維護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哈爾濱市司法局近日出臺了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八項優惠措施,降低援助門檻,擴大援助領域,簡化審批程序,構建援助網絡,創新工作方式,建立協作機制,提高援助效果,推行資源調劑,更好地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服務。

  討薪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

  據市法律援助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現有規定,法律援助對象必須是低保戶、五保戶或者特困戶等特殊困難群體,進行身份認定需要的條件較多。為此,新出臺的八項優惠措施中,首先降低了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門檻,對農民工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法律援助的,不再審查經濟困難條件;其他案件只需提供戶籍所在地鄉(鎮)政府出具的經濟困難證明和農業戶口。

  對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的審查、受理、指派從5個工作日縮減為3個工作日,對案件緊急、可能引起群訪或可能超過時效的案件,先提供法律援助、再補辦手續。有條件的農民工也可以通過網絡在線形式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機構將在5個工作日內予以回復;通過"12348"法律服務專線,為農民工提供免費、及時的法律援助諮詢服務。

  法律援助向非訴訟領域前移

  2007年9月,哈爾濱市一建築工地的20名農民工來到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請通過法律援助討要被拖欠的工資。這些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難以通過法律訴訟要回工資。經過對情況的分析,市法律援助中心協調勞動監察部門幫助農民工討要工資,最終通過勞動糾紛調解為農民工討要回了9萬多元被拖欠工資。

  據介紹,這是哈爾濱市第一例法律援助進入非訴訟領域的勞資糾紛案件。根據《法律援助條例》,法律援助工作主要在訴訟階段,而法律援助的對象都是困難人群,漫長的訴訟程序所消耗的財力、物力和精力往往是這些困難人群所難以承擔的,而農民工與用工單位由於信息、知識、經濟等條件的不對等,即使進入訴訟程序,也經常因為舉證能力不足而敗訴。在非訴訟領域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程序簡單,方便農民工主張權利,收效顯著。為此,市司法局在八項優惠措施中提出,在勞動監察、勞動仲裁、勞動糾紛調解等環節提前介入,把對農民工的援助工作從訴訟向非訴訟領域拓展。

  建立協作機制構建援助網絡

  據了解,在降低援助門檻、轉變法律工作觀念的同時,市法律援助中心也加強援助網絡和援助協作機制建設。全市283個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施行法律援助聯絡員制度,在村、屯建立法律援助聯絡員隊伍,隨時掌握農民工的法律援助需求。

  哈市於去年與全國35個城市共同簽訂了農民工法律援助合作協議,今年4月又與黑龍江省13個地市簽訂了農民工法律援助協作公約,與農民工輸出地城市建立協作關系,在審查經濟困難情況、案件調查、法律培訓等方面加強了地方間合作,為農民工從輸出地到輸入地提供全方位法律援助服務。

  另外,市司法局在八項優惠措施中還要求,同一法律援助事項,根據當事人要求,由同一律師在仲裁、訴訟中提供一站式服務,方便律師掌握服務事項進展情況,確保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實現。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