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長嶺湖濕地抽水養魚加劇生態危機
2008-07-01 15:27:2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蘇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日訊 位於哈爾濱市市區西南方向的長嶺湖濕地由於缺少水源而乾涸,當地的濕地、池塘或荒廢或變成了耕地。可是近日,記者來到這裡卻發現許多魚塘已開始蓄水養魚,在一處40多畝的水面上,有兩個人正劃著船往水裡拋撒著魚食。記者上前詢問這池中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得到回答是,這水都是從地下井打出來的。

  地下水形成的池塘裡,漁場職工正在拋撒魚食。

  順著他們所指的方向,記者發現岸邊一個從地下連出的水管正源源不斷地向池塘中供水。船上的人一邊撒食一邊對記者說,他們都是長嶺湖漁場的職工,前幾年由於水滲漏蒸發,湖水枯乾了,魚塘也沒水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漁業資源被嚴重破壞,之後一些職工改行種起了地。近兩年,一些職工又『重操舊業』,抽取地下水養魚。『地下水裡含的養分少,這種水養的魚明顯比不了松花江水,但也沒有別的辦法,由於采出的水還不斷地滲回地下,每隔一兩天就得用機電井抽水,從開春到現在光電費就花了三四千元了。』兩名漁場職工無奈地說出了心裡話。在現場記者看到,當地大約有四五十個魚池是通過這種開采地下水的方式進行漁業養殖的。

  大量地下水被機井抽上來。

  曾對地下水開采有著深入了解的我省農業專家、東北地理與農業研究所的趙恆田研究員談了自己的觀點:當初長嶺湖濕地乾涸的主要原因就是地表水滲入地下,而水源又得不到及時補充;現在又通過人工的方式強行將地下水大量抽上來,使得其中一部分在地表蒸發;而地下水的總量是有限的,如此反復必將形成惡性循環,既浪費了大量的電能,又使得地下水資源不斷減少,最終造成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當地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員說,從前的長嶺湖有許多濕地、漁場,景色宜人,每年春天都有大批的野生鳥類飛來棲息繁衍,成為市民們旅游度假的好去處,當地的濕地對改善哈市的大氣環境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希望已經乾涸的長嶺湖能夠重新煥發生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解決長嶺湖缺水的唯一方法就是恢復萬家灌區。萬家泵站的閆玉江站長介紹說,他們的輸水乾渠有80%已經荒廢,部分水泵、控制設備也已老化,維修設備和水渠需要大量的資金,目前省市有關部門正在對恢復萬家灌區進行可行性研究,至於何時能夠恢復還不好說。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