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日訊 黑龍江是歷史文化資源比較豐富的大省,可以整理出歷史源流、民族民間、文化交流、紅色歷程、文化名人、流寓文化、重大事件、開發建設、歷史文獻、地域風情等十大系列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強烈時代感的文化資源。這些歷史文化資源大多尚未得到充分的保護、開發與利用。
如何推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挖掘與利用工作?建立長期有效的保護研究開發機制,著眼長遠,科學規劃,重點突破,塑造和提昇黑龍江文化品格、實現文化自覺,增強地區文化軟實力、搶佔文化發展制高點,纔能實現我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黑龍江將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和發達省份的經驗和做法,在今後5到10年的時間裡,保護挖掘與利用黑龍江歷史文化資源,使『文化立省』的構想具有一個戰略發展的藍圖。
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進一步弘揚黑龍江流域文明,如果遺產本身得不到保護,那麼利用也就談不上了。對於這點,專家們提出,要下大氣力,不折不扣地做好保護工作,特別要紮實做好文物保護的各項基礎性工作,切實做好基本建設中搶救性的文物保護和考古挖掘工作。比如做好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侵華日軍『731』部隊舊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准備工作,對瀕危遺址、遺跡、遺物建立保護跟蹤體系,加強城市化進程中和大型基本建設中的文物、遺址保護管理工作,加強古籍保護,重點做好俄文老檔等的搶救性保護。
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建議說:『應該將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和利用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人力、物力等方面分門別類的投入,整理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好搶救性的工作,有些傳承人一旦去世,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一些專家表示,只有集中優勢力量,推出一批以我省歷史文化資源為題材的文學、戲劇、影視、廣播、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雜技、曲藝、民俗等各藝術門類的作品,纔能打造成具有黑龍江特色、黑龍江風格、黑龍江氣派的藝術精品和文化品牌。
同時,要特別扶持具有我省地域特色的文學流派、藝術流派、演藝團體,要在全國逐步形成『黑龍江制作』的概念和印象,如同『雲南印象』或者『文學陝軍』那樣,為『文化立省』提供有力保障。比如重點扶持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推動與引導示范作用的獎項和工程,設立一批對我省文化建設有重要影響和突出貢獻的作家藝術家命名的獎項等,如正在醞釀之中的『蕭紅文學獎』。
針對這一問題,著名作家、《小說林》副總編輯何凱旋建議說:『打造藝術精品,首先要確立較高的藝術標准,而為達到這些標准,我們就要儲備大量的創作人纔,並且把這個工作落實到實處。其次要建立較高的理論探討平臺,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定期交流機制,讓外邊的專家激發我們的創作熱情。再次,我們的創作要立足於本土文化的挖掘。最後我們的理論研究和理論著作的出版工作也要跟上,作家在歷史研究的真實基礎之上,創造出一批富有想象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夯實我們的本土文化。』
發展博物館文化
我省將在未來幾年之內,積極推進各級各類公益性博物館的設施建設,改善和提高歷史文化資源利用的條件和環境,使黑龍江歷史文化的內涵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呈現。比如重點建設省博物館新館、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博物館、省美術館新館、黑龍江大劇院、省群眾藝術館、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同時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陳列展覽精品,推出一批展示地方歷史與文明的中小型基本陳列,比如推出3?5個『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出20個省級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並使全省對外開放的公共展館要逐步達到國內一流的服務水平。此外還要發展行業、民營和私人博物館,依靠民間力量,擴大我省歷史文化的教育展示基地。
省民族博物館副館長張敏傑就下一步工作做了展望,他說:『我們要盡快提昇民族博物館的科技含量,拓展展覽場地;運用高科技手段,復原陳列,並與觀眾互動,傳習傳統技藝,動態與活態地對之實行保護。在這方面,一些國外博物館的做法值得借鑒。』
發展文化旅游業
文化和旅游結合是當代經濟的一個鮮明特色。只有要將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內容融入各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纔能擴大文化旅游的規模,提昇文化旅游的層次,豐富文化旅游的形式。
發展文化旅游業,可以不斷豐富和彰顯旅游景點的地方文化內涵,提高景點的含金量。對此,專家們紛紛開出藥方:我省要充分利用歷史文化景觀和旅游結合的有利條件,下功夫做好相應歷史文化內涵的提煉整理與呈現,要讓游客和參觀者在走近它們的第一時間就感受到其中強烈的歷史文化吸引力。並且借鑒雲南、廣西等地的經驗,著力打造一批民族民俗旅游景點,比如赫哲族、滿族等民族風情景點等,重點是挖掘和呈現世居民族的文化資源,強化景觀建設,豐富活動內容,規范旅游經營活動,提高導游水平,加強對景點民族民間藝術表演項目的組織指導和培訓,增強特色,提高表演水平。
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的重頭戲,也是中心工作之一。只有發展文化產業,扶持和推出一批有較大影響和市場競爭力的重點項目和文化企業,纔能使文化的發展走向深入發展的層次,這是接受記者采訪的所有專家一致共識。
我省將在堅持實施重點項目帶動策略的同時,側重提高文化項目的科技含量和歷史文化含量,突出在『專、精、特、新』上下功夫,盤活資源,抓住優勢,形成合力,培育和打造一批特色項目,使之成為獨有的優勢項目,增強其市場競爭力。比如加快建設平房動漫產業基地、省廣播影視制作基地、黑龍江新聞產業園、黑龍江出版產業園、工藝品文化廣場等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特色文化產業群,使之成為不斷利用我省文化資源打造優秀文化產品的優勢產業群。再比如引導我省傳統大型企業和吸納國內外民間資本進入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行列。加強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的整合,培育一批以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為主打項目、有實力的產業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