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日訊 從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趕來照顧兒子的餘媽媽告訴記者,當年懷兒子的時候,因為身體不太好,她沒少吃藥。兒子出生後不久,便在體檢時發現有心髒雜音,但由於當時醫療條件的限制,並沒有做出明確診斷。有時候孩子說喘不上氣、呼吸困難,他們就到附近的藥店或衛生所開點藥,緩解孩子的痛苦。隨著小餘年齡增大,近年來工作壓力增加,病情迅速加重,有好幾次心跳居然突然達到每分鍾200多次,並出現全身發涼、意識模糊等癥狀。
小餘說:『為了治好病,我和家人幾乎問遍了全國的心髒專科大醫院,還通過網絡查詢了很多家醫院,最後確定了全國大概有4家醫院明確表示能治療這種病。』小餘和家人幾經周折,在去另外兩家醫院就醫未果的情況下,與哈醫大二院取得了聯系,獲得了可以就醫的肯定答復。
罕見病例震驚老專家
『原以為他只是患有先天性心髒病,可經過系列檢查後,纔發現他是位內髒長反的「鏡面人」。』小餘住院後,哈醫大二院心外科的醫生對他進行了全面檢查。醫生驚奇地發現,除了心髒,小餘體內所有的髒器全都是生長在相反的方向。
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主任蔣樹林有著近30年醫齡,可看到餘存智的檢查結果,還是覺得非常震驚。蔣主任拿著一個心髒模型,向記者介紹說,患者的右室流出道上長了個類似『魚泡』的東西,血液一經過,這個『魚泡』就變大,把流道擋住了。這種病情目前還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在網絡上也搜索不到,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例。
70多針縫補錯位心髒
『手術難度非常大,因為患者所有髒器都長反了,所以手術方向與一般手術不一樣,操作起來難度比較大。另外患者心室裡的室間隔不是正常的肌肉,而是一層膜。』
6月11日上午8時手術開始,當醫生們打開胸腔看到心髒後,第一個問題也隨即出現了。根據人體生理特點,與左心相比右心的血管相對較少,所以為了減少損傷和保證手術安全,醫生們在做心髒守護時通常會將切口選擇在心髒的右側,同時為了解決小餘右心室流出道狹窄的問題,切口本也應該在右側,但由於小餘心髒自身的扭轉,此時的右心恰恰是血管豐富的左心,為手術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在四個小時的手術過程中,醫生共縫了70多針,可以說每一個細節都是對醫生的考驗。手術後,僅過了17個小時,小餘的各項生命體征就恢復正常。據介紹,經過術後三個月的康復,小餘就會像正常人一樣健康、正常生活工作了。
新生小伙憧憬新生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小餘身體狀態非常好,不但食欲大振而且感覺全身也有力氣了。
小餘住院期間,一直都是母親和愛人承擔著護理工作。盡管由於家鄉發生地震,家裡的老房子倒塌了。小餘和家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出院後,小餘即將和母親、愛人踏上返鄉的路。當說到今後的打算時,他一臉幸福地看著即將臨產的愛人,堅定、樂觀地說:『感謝哈爾濱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回去後,我將與家鄉父老一起重建美好家園。』
昨天上午,26歲的餘存智在家人的陪伴下,向他的主治醫生送上一束鮮花。20天前,他在哈醫大二院接受了矯正型大動脈轉位合並心髒畸形根治手術。醫生們在『顛倒錯亂』的解剖關系中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這例罕見的高難度手術,治好了困擾他多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