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鶴礦精煤戰略經濟效益顯著 產得多不如賣得精
2008-07-03 08:54:4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佰忠 潘宏宇 謝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3日訊 6月12日下午,鶴崗煤礦集團董事長王泉榮辦公室裡電話響起:『精煤價格再次上調』。這幾年,精煤價格一路攀高,鶴礦集團的拳頭產品冶煉五級精煤價格從三年前的500多元,一直漲到今年1200多元。

  產量位居黑龍江省四大國有煤礦首位的鶴崗礦業集團,連續三年主動壓減煤炭產量,延長經濟『生命線』。煤炭總產量大幅度減少,但鶴礦的發展速度卻沒有受到影響。這都源於他們連續幾年來大力推進『精煤戰略』,如今得到了市場的認證。

  轉型:現實條件下的明智選擇

  精煤並不是個新鮮的詞兒,幾乎所有的煤礦都能生產精煤,然而對於鶴礦這個已經有90多年開采歷史的老煤礦來說,精煤更承載著延長城市經濟生命線的重任。

  2006年,王泉榮調任鶴礦集團董事長,當時的鶴礦集團共有職工近10萬人,年采原煤1709萬噸。精煤248萬噸,年銷售收入是35個億。王泉榮上任之初就開始調研,結論是,鶴礦現在的日子雖然過得還不錯,但表面的繁榮之下卻潛藏著危機。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鶴礦的利潤增長主要是依靠增加產量來實現的,隨著安全壓力增大、生產接續趨緊和井下地質條件變化,下步靠增產拉動增效的空間越來越小,必須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如何轉變?結論是調整產品結構,增大精煤產量。2006年鶴礦的原煤入洗能力是694萬噸,精煤產量274萬噸,王泉榮認為還要加大洗煤投入,增加精煤產量。當時精煤的收購平均價格是每噸487元,而原煤的價格是每噸224元,很多人認為再增加投入生產精煤並不合算。質疑聲中,鶴礦的領導團隊作出最終決策:中國生產冶煉精煤的可供資源是有限的,將不能滿足鋼鐵行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提昇精煤產量勢在必行。

  鶴崗是座資源型城市,整個城市經濟幾乎都是圍繞著煤礦展開的,目前探明的煤地質儲量還有8.8億噸,按現有生產能力計算可穩采40年。

  『煤炭資源枯竭之時,我們的生活靠什麼?我們的子孫怎麼辦?』王泉榮分析道:『必須要延長采掘年限,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實行薄厚搭配,有序開采,減少原煤的開采量。大力提高精煤產量,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擴大高附加值的產品產量。』

  這幾年,鶴礦在洗選系統技術改造方面加大投入,對原有不適應洗選發展的工藝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建成了集重介旋流、煤泥浮選、尾礦壓濾等工藝為一體的大型專業化選煤廠,總洗選加工設計能力885萬噸。大膽的決策獲得了市場的超額回報:現在鶴礦的5級1/3焦低灰冶煉精煤是東北市場獨家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鶴崗礦業集團9個大型煤礦,隨著精煤戰略的逐步推進,2007年采掘原煤的數量是1562萬噸,比2005年少采147萬噸。這意味著兩年省下了一個煤礦的產量,2008年煤炭生產總量還將下降60多萬噸。開采量逐年降低,延長了鶴崗這座城市的經濟生命線。

  回報:利潤空間增大帶來各方效益

  鶴礦選煤總廠,機器轟鳴,一噸噸原煤『流』過洗選生產線,變成了市場上緊俏的精煤。廠長張偉介紹說:『5月份,選煤廠的精煤產量比上個月增加12萬噸,這個月加把勁兒還能增加產量。如今,這一斤精煤都能頂上一斤苞米面的價錢了。』

  業內有這樣一組統計數據:原煤入洗後每噸煤可增加利潤15~30元不等,入洗5級精煤增加利潤80元/噸,入洗8級精煤增加利潤60元/噸,而單純計算洗後精煤的利潤空間就更大。

  2007年,鶴礦共銷售商品煤1324萬噸,其中精煤銷量達362萬噸,同比增銷86萬噸,精煤增產拉動企業增利近億元。今年前5個月,鶴礦集團六個選煤廠共入洗原煤362萬噸,生產精煤180萬噸,同比增長38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

  多產精煤不僅僅能夠直接為企業增效,還有一大好處是運輸費用的節約。按照2007年全公司入洗原煤811萬噸計算,有28%的洗耗,排出227萬噸洗矸石和尾礦。如果這部分矸石和尾礦全部隨原煤外運,按每節鐵路車廂60噸折算,需要增加車皮3.8萬節,相當於840列重載列車,僅少運矸石和尾礦就節約鐵路運費2億元。

  精煤賣得好,鶴礦開始著手做兩件大事:一是補還安全歷史欠賬;二是提高職工福利待遇。他們連續三年從噸煤成本中提取20元作為安全技術措施投入,陸續投資2億多元進行大規模的礦井技術改造項目,推廣『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井下作業的安全系數大大增強,先進的設備也把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還有職工的生活福利,鶴礦也下足了功夫,修建礦工浴池、改善供暖設施、設立安全培訓中心,各礦入井更衣室、礦燈自救器超市、班前活動室等都煥然一新……

  2007年,『鶴礦』在崗職工年人均收入2萬元,采掘一線職工的年收入達到2.6萬元,在鶴崗當地是數一數二的工資水平,礦工又變成了熱門職業。

  發展:後續產業鏈前景廣闊

  原煤入洗大概是這樣一筆賬:精煤產率是51%左右,也就是說,一噸原煤大概能產出一半的精煤,剩下的就是尾煤和矸石,這些伴生物的產出節約運輸成本是一方面,而且它們並非廢物,對它們善加利用,又將產生並不亞於主業的巨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鶴礦集團的四條產業鏈正在步步推進、延伸。

  煤——電產業鏈。10萬千瓦煤矸石熱電廠建設正在進行中,2009年底全部竣工,項目建成後,供熱面積將達到310萬平方米,取代分散的小鍋爐房39座,從根本上改善城市供熱問題。同時,煤矸石熱電廠二期已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優選項目。通過擴大發電能力,搞好電能轉化,鶴礦將走少賣煤、多發電、多轉化之路。

  煤——建材產業鏈。鶴礦集團煤矸石積存量最高時近60萬立方米,既佔用土地、污染環境,又造成資源浪費。2001年,鶴礦開始建設矸石空心磚廠,利用煤矸石和電廠粉煤灰生產空心磚,每年利用煤矸石20萬噸,粉煤灰4萬噸,目前矸石空心磚年生產能力7000萬塊,佔鶴崗地區建築用磚量60%的市場份額,他們還利用煤矸石自燃燒磚,真正實現了『制磚不用土、燒磚不用煤』。

  煤——化工產業鏈。煤炭氣化—甲醇—精細化工產業鏈。鶴礦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甲醇燃料項目,工程總投資45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120萬噸。煤—煉焦—焦油化工產業鏈。鶴崗煤以氣煤和1/3焦煤為主,隨著益新礦三四水平及鳥山礦的開發投產,還將增加主焦煤品種。

  煤——再生資源產業鏈。2006年,鶴礦集團開始煤層氣抽采及民用改擴建項目,總投資4.1億元,包括井下瓦斯抽采、地面瓦斯利用改擴建和地面鑽采,這項工程年利用瓦斯1.6億立方米,燃氣用戶增加到15萬戶,服務年限30年以上。在治理礦井水方面,鶴礦集團利用國家項目支持資金,積極推進礦井水的淨化利用,擴大現有的竣興、興安兩座礦井水處理廠生產規模,對南山、益新、新陸3座礦井水處理廠進行技術改造,改善礦井水淨化效果,拓寬淨化後的礦井水應用范圍,擴大企業經濟增長點。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