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保護新條例正式實施 給歷史建築穿上『防彈衣』
2008-07-03 10:24:1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3日訊 7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正式施行。與此同時,哈爾濱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規劃部門正在修訂《哈爾濱保護建築和保護街區條例》,文物保護部門也正在推行第三批文保單位『上戶口』。新條例的施行,讓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進入了新時代。

  欣喜

  首次給『歷史建築』下定義

  『太好了!這部新法規的施行,為依法保護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珍貴歷史建築、歷史街區,為中華民族留下可觸摸的歷史文脈、歷史見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員曾一智表示。

  這部新施行的『保護條例』,第一次對『歷史建築』下了明確的定義。歷史建築指的是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采訪中,曾一智說的最多的就是這部新條例給歷史建築穿上了『防彈衣』。『我希望借著這部新法的施行,哈爾濱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向著法治的方面,在歷史文化遺產面前,讓人治成為歷史,讓法律發揮它不可逾越的作用。』曾一智說,首先,這部條例對保護不可移動的歷史建築有極大好處,使暫時未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或保護建築的歷史建築有了保護的法律依據;其次,使相關執法部門在執法中有法可依;再有,對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而言,不僅能夠依法舉報,還能在日常的踏查中發現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遺憾

  婦兒商店修繕中遭到破壞

  哈爾濱的名城保護,有令人惋惜的敗筆,也有因媒體報道和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的努力而得到保護的可喜事件。

  說到可惜,曾一智表示,最近發生的婦女兒童商店在修繕中違法施工不能不令人感到可惜。這棟老房子建於1917年,原為猶太商人奧昆經營的商店,建築原有色彩為灰色。是哈市政府1997公布的二類保護建築,處在中央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位置。使用單位於去年末向哈市城市規劃局提出修繕申請,可如今修繕的現場卻是:該建築的後半部已經是貫通式的,一半房頂、樓板和緊鄰金安國際購物廣場一側的整堵後牆已經消失,背立面外牆和屋面已經被拆除。盡管規劃部門現場對其進行了依法處罰,但破壞已成事實。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現行的《哈爾濱保護建築和保護街區條例》,如何保護各類保護建築規定得非常詳盡,但仍有破壞甚至毀掉歷史建築的事件發生,不能不令人感到痛心。

  保護

  奔走一年保住12處歷史建築

  說到可喜,曾一智舉例,去年4月,哈爾濱南崗區政府領導將她發表的批評上海愛建違法拆除百年廠房鑄鐵車間的報道批轉哈西新區指揮部,並邀請曾一智去現場踏查,最終促成將已經列入哈西新區改造建設拆遷計劃的哈爾濱機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哈爾濱機聯機械廠)的三座廠房和煙囪、水塔、百餘件機械設備作為工業遺產保留下來,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實現保護歷史建築與開發新區的雙贏。今年2月,哈西『紅房子』老工業遺跡保護項目已經啟動,第一家招商引資企業現已入駐場區。

  僅去年一年,在曾一智和其他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的呼吁下,哈爾濱廣播電臺(中國第一座廣播電臺原址)和創辦人劉瀚住宅、猶太商人卡巴爾金經營的華英油坊、吉黑榷運局、民國年間哈爾濱特別市市長宋文郁住宅、契斯恰科夫茶葉店、天興福制粉廠賬房、忠興福制粉廠賬房、萬福廣火磨賬房、三江閩粵會館及哈爾濱口琴社重要成員任白鷗住宅、哈爾濱電車公司老廠房、俄僑經營的凡塔基亞夜總會原址等12處歷史建築被保護。

  曾一智說,哈爾濱的相關主管部門,在保護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上,也盡全力做了大量工作,僅憑這一點,對推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就是十分有利的。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