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人民日報]黑龍江肇源縣:建好書屋管好書
2008-07-04 09:57:15 來源:人民網  作者:曹紅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農民致富的『加油站』

  到書屋看書,已經成為黑龍江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部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作為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2006年省裡的幫扶單位投入近百萬給華原村新建了文體活動中心,其中書屋面積約40平方米,書籍一多半為種植、養殖、農技等農民致富實用類的。

  華原村村民畢建忠家養了近百只狐貉,去年因為沒有養殖經驗賠了錢,就不想養了。去年冬天在村領導的動員下,他參加了一期在書屋舉辦的『科普之冬』,聽畜牧專家詳細講解了狐貉養殖知識,今年,重拾信心的畢建忠擴大了養殖規模。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宋成文除了種地、養家禽,還是村裡的木匠,他最想看的是建築類工具書。『這兩年新農村建設有建房補貼,咱村總共新建了65所房子,可把我們幾個木匠忙壞了。』宋成文說,乾活不能光憑老經驗,多掌握些建築新樣式纔行。

  在肇源縣,很多村把書屋與文化活動室、人口學校、遠程教育室、科普培訓室等結合起來,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和科普講座活動。通過坐下來讀書,當地農村出現了『三多三少』:相信科學、崇尚文明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思想解放、掌握技能的多了,不思進取的少了;鄰裡團結、家庭和睦的多了,酗酒滋事、打架斗毆的少了。農家書屋成了農民致富的『加油站』。

  不能『賠本賺吆喝』

  書屋建起來了,書也陸續擺上了架,但有吸引力的書屋纔能長期生存下去。

  華原村的書屋管理員付立柱告訴記者,在各單位捐來的書中,有些期刊擺在那裡,農民很少碰。古恰鄉孟克裡村王延纔介紹,有近1/3的書不太適用,有的是因為年代太久跟不上時代步伐,有的是娛樂消遣味太濃,蔬菜無土栽培等最新農技方面的書籍基本沒有。

  『狐貉養殖方面的書太少了,統共也不到10本,全村60多家養狐貉,根本看不過來。』畢建忠說,村裡到縣新華書店和畜牧局都找過,但這類書不好找。

  書屋管理也不盡如人意。孟克裡村的王延纔認為村民普遍對書籍很愛護,但有的被不懂事的小孩撕咬損毀。華原村的書屋因為有專人管理,村民看書借書可以隨叫隨到,而在和平鄉和平村,書屋設在村委會,村乾部一下班,看書屋的就是一把鎖。

  王延纔家的書屋兼有文藝活動室的功能,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室內燈光、音響、電視、卡拉OK一應俱全,電子琴、二胡、嗩吶、鑼鼓等樂器也齊備,去年老王還自費給村秧歌隊購置了60多套服裝。『每月得搭百十來塊電費,但看著大伙樂了我就高興!』

  王延纔說,書屋設在自家,省了專人管理的費用,還和睦了鄰裡關系,但僅指望熱心人『賠本賺吆喝』不行,還得探索一套長效運作機制。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