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東三省四個副省級城市只有哈市不是國家園林城
2008-07-05 19:03: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綠,生命的顏色,綠化是檢驗現代大都市是否適合人居的重要標准。多年來,哈爾濱的綠化腳步邁得艱難,其他14個全國副省級城市卻突飛猛進。比較深圳、成都、武漢等南方城市的綠化,它們依山、傍海、臨江、靠湖的地理優勢和四季如春的氣候優勢,哈爾濱望塵莫及。再看看東北兄弟城市,與同為副省級城市的沈陽、長春和大連相比,哈爾濱是唯一一位還沒坐上『國家園林城』椅子的城市。

  同提園林夢沈陽佔上風

  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指的是成都、沈陽、長春、哈爾濱、青島、武漢、西安、南京、濟南、廣州、廈門、深圳、大連、杭州和寧波。今年2月,沈陽榮膺『國家園林城市』,這是繼國家環保模范城、國家森林城市、十大最具活力的城市、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榮後,沈陽又獲得的一個響當當稱號。此前哈爾濱曾和沈陽一樣,從2002年提出『5年創園』的目標,如今沈陽如願,哈爾濱還差一大截,定下的倒計時為兩年。

  當年,沈陽提出『創園』時目的很單純:『作為聞名中外的重工業城市的市民,沈陽人的夢想和追求就是生活在一個花園般的城市。』2002~2005年,城市年均增加綠地15平方公裡以上,沈陽這4年的綠化植樹總量是從努爾哈赤建城到2001年376年間總和的2.5倍。在此基礎上,2006~2007年又進行了大規模完善和提高。截至目前,沈陽市共投資67.2億元,新植各種樹木2477萬株,新增綠地77.08平方公裡,建成區綠地率由2001年的21.8%增加到38.3%,綠化覆蓋率由25.1%增加到40.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5.2平方米增加到12.8平方米。沈陽從烏煙瘴氣的工業城華美轉身為滿眼綠色的園林城。沈陽人行道上的行道樹已經不是一字排開的哨兵樹,而是多排成片的行道林。

  也是從2006年的春天起,哈爾濱的綠化發力了,但一年投入四五個億,比起人家動輒十多、甚至數十億的投入,結果相去甚遠。

  曾羡冰城美長春已領先

  至2007年年底,哈爾濱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6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30.62%。到2006年,長春市城市綠化覆蓋率41.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6平方米。僅人均綠地一項,就將近哈爾濱的兩倍。

  長春1994年被建設部評為園林綠化先進城市,1995年被國家綠委評為『全國綠化十佳城市』,1996年和1999年先後兩次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綠化先進城市』,2001年被吉林省評為『吉林省園林城市』。當2002年,哈爾濱提出『創園』的目標之初,長春已經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國家園林城市』。盡管如此,2003年至今,長春還陸續對牡丹園、雕塑公園、林園、南湖公園、勝利公園、兒童公園、天嘉公園、文化廣場、衛星廣場、南湖廣場、西安廣場等大型公園、廣場綠地進行了續建和改造,並新建一批城市公園綠地,城市的綠地總量顯著增加。

  就是這樣的綠化榜樣城市——長春,曾經非常羡慕哈爾濱的城市園林綠化。去年夏天,記者在長春南湖公園游玩時,當地的一位老園林就念念不忘地告訴記者,哈爾濱的建築比長春有特色,綠化上也曾非常令人羡慕。盡管六七十年代因為見縫插針的城建毀了很多樹木,但令他最難忘的是哈爾濱學府路兩側的6米雲杉林和高大參天的老榆樹。那時候,從長春坐車一進哈爾濱,立即感覺涼爽許多,道路兩側雲杉不僅高大筆直,而且綠油油的像迎賓牆一樣,蔚為壯觀。

  城在綠林中大連成樣板

  大連的大廣場、大綠地、大公園等三大建設,至今還是國內許多城市模仿對象。

  記者從大連當地的媒體上了解到,盡管大連在綠化和城建上已經傲立潮頭,但政府提出的綠化要求依然是:政府各部門負責人都要『為官一任,綠化一方』。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10年,全市有林面積將由現在的783萬畝增加到85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現在的41.5%提高到4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3平方米。

  綠化大手筆令人羡慕,護綠決心更值得效仿。記者從當地媒體的報道上了解到,造林和管理並重已經成為共識。在大連城區,所有建設一律不准劈山毀林。政府負責人也表態:要狠抓植樹造林的成活率,造林綠化是需要花錢的,花了錢,就要保證它產生出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值得注意的是,『新建小區綠地率不得低於30%、舊城改造小區綠地率不得低於25%的水平,每年要按這一標准改造未達標的已建成小區,』這樣的規定已經落實在年年歲歲的綠化建設中。

  比照哈爾濱,要償還老城區綠化的欠賬,直拍大腿悔不該當初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向老城區出手?且招招見綠?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