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6日訊 饒河紮實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
以建設現代農業為目標,發展新產業。饒河縣立足縣情實際,把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來抓,依托自身生態優勢,面向市場需求,積極發展新產業,加快農民增收步伐。一是發展綠特色產業。以綠色出口蔬菜、北藥種植、食用菌、東北黑蜂、珍貴毛皮動物養殖等綠特色產業為重點,積極扶持培育縣域優勢主導產業。2008年全縣無公害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發展到70萬畝,綠色蔬菜1.2萬畝,發展北藥種植1.4萬畝,狐貉養殖5.6萬只,黑蜂3.2萬群。二是打造『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饒河縣結合發展現代農業目標,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科學構建農村產業體系,打造『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縣共有蔬菜、北藥種植、特色養殖等各類專業村28個,佔全縣村屯總數的35.4%。三是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堅持抓龍頭、抓基地,以農副產品、飲品、山特產品等生態型企業精深加工為重點,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擴大生產規模,推進產業化經營格局。
以整治農村環境為突破口,創造新環境。饒河縣新農村建設以整治環境為突破口,著力改變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一是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年初以來,全縣組織實施以環境整治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春季會戰,深入開展『四清、三改』工作,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共清運垃圾2400餘噸,清草垛1360餘處,改廁209所,使全縣村屯的環境得到明顯改觀。二是開展村屯綠化工作。全縣以『四旁』綠化建設為重點,實施村屯綠化工程,全面建設生態良好、環境宜人、村容整潔、生活舒適的新農村。2008年全縣村屯綠化植樹9萬珠,綠化面積1018畝,試點村『四旁』綠化率達到100%。三是開展村屯美化、亮化工作。深入開展以美化、亮化為主的村屯環境整治工作,提高美化、亮化水平。2008年全縣村屯種植花草面積1.2萬平方米,12個省級試點村安裝照明路燈158盞。
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建設新設施。饒河縣把『三項工程』建設作為今年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切實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一是實施村級綜合活動場所建設工程。今年全縣投入340萬元,用於42個村級綜合活動場所的新建和11個場所的維修,資金全部由縣財政承擔。目前工程已過半,預計7月末全部完工,屆時全縣79個行政村全部擁有綜合活動場所。二是實施通村公路硬化工程。通過積極對上爭取建設資金,力爭用兩年時間完成全縣248公裡的未硬化通村公路建設任務。2008年已落實96公裡通村公路建設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10月末完工。三是實施泥草房改造工程。改造資金以村民自籌為主,通過整合部門資金,以財政補貼一部分,對上爭取一部分,銀行貸款解決一部分等辦法,切實解決改造資金不足問題,力爭通過5年努力,全部完成全縣泥草房改造任務。2008年全縣計劃改造2826戶,新建磚瓦住宅面積22.04萬平方米。
以培育新型農民為載體,樹立新風尚。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講文明的新型農民為載體,為新農村建設積蓄後備力量。一是開展農村科技培訓。積極組織農業科技人員到鄉村推廣先進農業技術,通過文化大集送信息、送技術、送資料等方式,為農民提供各類生產信息。截止目前,全縣共培訓農民1.2萬人次,發放資料2萬餘份。二是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通過整合扶貧開發、勞動就業等相關部門資源,積極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現已舉辦各類培訓班27次,培訓人數1800人。三是對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進行培訓。重點對村乾部、村民理事會成員、專業協會負責人等進行培訓,調動他們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作為參與者和組織者的積極性,更好的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目前,已舉辦三期培訓班,培訓346人次。四是對農民思想道德進行培訓。在村屯中廣泛開展以『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的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農民群眾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
以調動和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為手段,創建新機制。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建立良好工作運行機制,為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提供有力組織保障。一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抓住村兩委班子換屆契機,組織好村黨支部『兩推一選』和村民委員會直選工作,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在試點村推廣兩委班子+協會的模式,有效發揮基層組織核心作用。二是組建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村民理事會。完善村民理事會議事章程,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全縣79個行政村建立村民理事會56個,試點村達到100%,它們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三是組建為民服務的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倡導農民組建為民服務的專業合作組織,引導他們開展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拓寬服務領域,提昇合作社經營水平。目前,全縣共成立了各類專業合作組織36個,其中12個省級試點村中成立農機合作社、養殖協會及各類專業合作組織15個,在生產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