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哈爾濱第一副食品商店只為『蘇聯老大哥』特供商品,國人可以到店裡逛一逛,在那些精致稀有的煙酒糖茶前流連駐足。再後來,那裡又擴大了服務對象,但也只限於老紅軍、老革命。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哈爾濱人都知道,在別的商店買不到的緊缺貨,在一副食一定可以買得到。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中,一副食與哈爾濱其他國有老字號一樣經歷了挑戰和尷尬,經營日漸慘淡。
如今,年屆『52歲』的一副食正在拆除。根據規劃,那裡將蓋起一座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然而,就在那個老街的轉角處,卻有太多太多難忘的情懷深深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4日10時許,記者來到道裡區石頭道街84號院,走進樓洞拐角處的一扇黑門,沿著室外樓梯拾級而上,高處可見樓的一側已被拆得只剩殘垣斷壁,一段磚制的樓體因為沒有徹底拆掉還『不捨』地斜掛在樓體邊上。旁邊空處已經全部拆完,大量帶著沈年泥灰的磚塊零亂地堆放著。
在四樓哈爾濱第一副食品商店經理辦公室,負責人鄭經理正在和開發單位的工作人員協商著拆遷的事宜。聽說記者想了解一副食的『昨天』,鄭經理和翟書記先後打開了話匣子。
曾經只對 『蘇聯老大哥』開放
哈爾濱市第一副食品商店建於1956年,坐落在道裡區地段街和石頭道街東南角交叉口處,與第一百貨商店(現金太陽)隔道相對。
『這裡最早是一個「特供商店」,它的商品只對當年來我國支援建設的蘇聯專家銷售。經銷的糖果、煙、酒都是各省的特產,價格也不便宜。當時雖然普通市民不能在這裡購買東西,但是可以進店來看。因為這裡的東西都很稀罕,所以經常有人好奇地進來參觀一下。參觀之後,一邊為自己吃不著的眼饞,一邊也為自己買不起的價格咋舌。』翟書記說,當年的售貨員都是從市政府接待部門中挑選的,『第一個條件是要出身好,其次是身高和長相要好。據說當時這些售貨員找對象,都是可以「挑」的。』『後來蘇聯老大哥撤走了專家,也可能是因為群眾有反映,這裡「開放」了一點,開始對老紅軍、老革命供應。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我一哥兒們的爸是老紅軍,他家有煙票用不完就給了我幾張。我記得非常清楚,那種煙票都是很特別的,當我從一副食買回煙,正經激動了好幾天,還向別人炫耀了好一陣呢。』翟書記說,現在的人可能沒辦法理解,要知道,當時能從一副食買東西那真是一件值得顯擺的『大事』。
拎盒一副食點心很體面
進入辦公樓前,記者先到一副食走了一趟。進門時,前面一個年近七旬的大娘正在店裡尋覓著。這位韓大娘說,她是1951年隨父母和兄長從沈陽來到哈爾濱的,那年她纔8歲。『六十年代的時候,這裡的生意好得不得了,逢年過節想買點兒糖、點心和小肚都得排好長的隊呢。我最愛吃這兒的松仁小肚,每回我爸發工錢都會給我買四分之一個。我捨不得吃,就用紙包著藏起來,每天掰一小塊,那小肚把紙都油透了……』韓大娘說起當年的事還不禁『叭嗒』了兩下嘴。
現任一副食辦公室主任的劉先生是轉業兵,1979年他進一副食被分配到接待室工作。『接待室當時負責的是全市局級以上老乾部、老紅軍的「特供」副食品,如煙、酒、雞蛋、刀魚等。這些東西現在看來不算什麼,當年可是緊俏的東西。想買這些,得特批的。』劉主任說,後來他到了糕點組,『那時我們一副食的糕點賣得特別好,趕上逢年過節忙得不可開交,營業室裡都走不開人,走動時都得側著身子。當時結婚回娘家的小兩口都會到我們這裡來買盒裝點心,趕上結婚高峰的時候,買糕點的新人排著好長的隊。但是,再長的隊大家也願意排,因為拎兩盒一副食的點心回娘家纔體面。』劉主任說。
『那時我們的店規可是非常嚴格的。當顧客接近櫃臺時,營業員應主動地迎上去,禮貌地詢問顧客要什麼;當顧客表示要買時,要馬上把商品拿出來,並主動介紹商品的規格質量、產地特點和如何吃如何保管等;在顧客挑選商品的時候,營業員要誠懇地幫助挑選,實事求是地介紹商品;當顧客挑選完時,要問顧客是否需要別的,如果是本組經營的,要及時拿出來讓顧客選購,如不屬本組經營,要告訴顧客在哪裡賣,並指明所在的地方;如果業務繁忙,顧客擁擠營業員顧不過來時,必須主動和靄地說:『請您先等一等』;對年老、幼小、無力搬運自購商品時,應幫助送到院內或家中。』劉主任說,『我們那時也經常遇到不講道理的顧客,但是店裡要求,不管顧客如何,營業員必須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一副食的昨天很輝煌
一副食在哈爾濱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當記者向幾個能想到的與一副食的歷史沿革有關系的部門和單位索要資料時,纔發現對於這樣一個曾經非常輝煌的商店,它留存在當事人和單位的記憶幾乎是空白的。
一副食現任領導:我們沒有,只是在前幾年零星地搜集了一些,後來就放下了,還沒整理,現在也不好找了。
哈爾濱市糖酒公司:我們單位正在並軌改制,沒有一副食的資料,以前的老人都退了,只有兩個年輕的留守人員,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道裡區中小企業局:一副食當年直接就『下放』了,我們不了解任何情況。
所幸,記者最後在哈爾濱地方志『副食品商業』中找到了關於一副食的記載,在當年的哈爾濱副食品業中,一副食相當不凡。
據介紹,一副食最初營業面積900平方米,經營品種500餘個,年銷售額500萬元,是全國聞名的大型副食品商店之一。1979年,一副食翻修擴建,營業面積擴大到2200平方米。全店有三個樓層為營業室,設有120多個玻璃售貨櫃臺。一樓經銷糕點、水果、煙酒、生肉及肉制品、水產品及配制好的肉餡。二樓經銷糖果、兒童食品、醬菜、蜜餞等,還設有僑匯商品專櫃、兒童食品專櫃、婚慶副食品專櫃和補品專櫃等。三樓為其他經營。
那時的經營品種達28類1600多個品種,哈爾濱糖果廠生產的各種高、中檔奶糖,秋林食品廠生產的酒心糖,勝利糕點廠生產的壽桃、水點心,道外餅乾廠的嬰兒餅乾,南崗糕點廠的有助兒童發育的賴氨酸餅乾,肉類聯合加工廠生產的大眾牌紅腸、松江腸、茶腸,正陽樓肉制品加工廠生產的風乾香腸、松仁小肚等一副食都有。同時,福建的蜜餞、北京的巧克力、上海的梳打餅乾、河南的蜜棗、武漢的麥乳精、廣東的魚罐頭、大連的海參、鎮江和錦州的小菜等各地的名優食品和土特產品也都有。而且,那時商店自己還設有食品糕點加工廠,生產和銷售具有傳統風味特色的薩琪瑪、冬蓉酥、桃酥等,還可以按顧客的特殊需要生產不同口味和風格的糕點。1984年生產的芝麻餅、蛋糕、茶羹、菱角酥、椒鹽餅乾5種無糖食品,口味酥軟而香,不油膩,受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歡迎。桃酥和川酥月餅1985年還被評為黑龍江省優質產品。
據翟書記介紹,『當年哈爾濱人或是到哈爾濱來的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在哈爾濱別的商店買不到的吃的,在一副食准能買到。』
據了解,一副食最多時每天的客流量為4~5萬人次,節日供應高峰時達10萬人次,日銷售額達6萬多元。第一副食品商店經濟效益1985年以前居全國同行業首位,銷售、利潤、勞效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28家大型副食品商店中名列第一,多年被評為商業部和省市的先進標兵單位。『因為當年的出色業績,商業部曾經獎勵一副食一輛貨車。那車是我們的老員工親自上北京開回來的,那是一輛日本貨車,開在路上很引人注目。』
一副食的明天會怎樣
鄭經理說,他是2000年到一副食的,當時曾是全國十大副食品商店之一的一副食在步入市場經濟後,面對周邊日益激烈的同業競爭,漸漸力不從心,經營不斷下滑。為了改變經營狀況,他們實行了系列改革,但由於未能從體制上解決根本問題,效果不佳。在2000年前,一副食已將二樓、三樓房產出租給新藥特藥商店做營業室和庫房,以房租和一樓的自營勉強維持職工開支。2002年,樓上房產租期臨近,200餘名在冊職工面臨吃飯問題。眼看著兄弟企業老獨一處、正陽河調味食品總公司、電工商店、通鄉百貨商場、永安文化用品商店、道裡菜市場相繼改制成功,在2002年年初的職工代表大會上,部分職工鄭重提出改制。一副食原屬哈爾濱市糖酒公司,幾經周轉,2004年,改制成為股份制民營企業。改制後的一副食卻沒有徹底改變自己日漸慘淡經營的局面,在周邊道裡菜市場、新一百超市、聯華超市等競爭對手的夾擊下,尷尬前行。『一樓改成超市後,曾經有一段顧客也不少,那時每天來買點心和副食的人絡繹不絕。可是,後來大超市越開越多,我們這裡就不行了。』
2007年3月,哈市道裡區透籠街區危舊房拆遷工程啟動。根據規劃,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哈爾濱第一副食品商店所在樓體將被拆除,黑龍江省美術館、奧特萊斯購物中心、透籠輕工批發市場等建築將保留。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營業員說,她的父親就是一副食的老員工,她也在一副食乾了十多年了,現在這裡真的要拆了,大家心裡都不是滋味。前幾天,她站在商店門口照了張相,『以後這個地方就看不到了,留個念想吧』。『我們現在每天還在上班,可是拆遷的都拆到後牆了,說不定哪天就通知我們不用來這裡上班了。十幾年了,我們每天早上都習慣往這裡走了,以後……』說起這些,營業員們都很無奈和不捨。
據了解,從『過橋米線』到轉角的『酷酷基』和辦公樓,整棟『L』形的樓都是一副食的,目前一副食的負責人還在就一些拆遷細節與開發單位進行協商。當記者問到一副食將如何發展時,幾位負責人都表示:現在還不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