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7月7日電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鏡泊峽谷內近日發現了40多個口小、肚大、底平的石坑,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教授根據這些石坑的形態特征初步證實,這是典型的第四紀冰川時代留下的河谷冰臼,是中國目前發現的緯度最高的河谷冰臼。
鏡泊峽谷位於鏡泊湖旅游風景區北門,距離牡丹江市區大約120公裡。近日,牡丹江市『夕陽紅攝影沙龍』一行人到峽谷風景區采風時,拍攝到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坑圖片。
據這個沙龍的成員任世君介紹,在鏡泊湖吊水樓瀑布向下長約4公裡的河床上都存在這一地貌特征。這些石坑直徑在10至100厘米的就有40多個,造型奇特,大小不一,深淺各異。有的如壇子,口小、肚大、底平,無進水口和出水口。有的鑲嵌在河床上,受水流影響形成形態各異的『冰蘑菇』、『冰坐椅』、『冰壺』等,其中一處『冰蘑菇』高達5米,直徑兩米多。
韓同林教授認真研究了這些照片,初步認定鏡泊峽谷景區內的石坑是典型的河谷冰臼,這在黑龍江省境內還是首次發現,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緯度最高的河谷冰臼,對於研究黑龍江省一帶的古氣候、古人類生存環境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衝擊和研磨作用形成似中國古代用於舂米的石臼,並因此得名。
韓同林教授說,既然在中國南方都有冰臼的發現,北方也完全有冰川發育產生冰臼的條件。從冰臼發育的特點來看,鏡泊峽谷景區發現的石坑都是垂直分布在基岩上,形狀以圓形或近圓形為主,與在其他地方被發現的冰臼完全一致。此外,冰臼都發育在比較堅硬的岩石上,大峽谷有堅硬的花崗岩存在,也符合冰臼發育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