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8日訊 記者調查中獲悉,公共場所成雷患『重災區』,專家呼吁全面『排雷』:人流密集處完善防雷設施,市民掌握防雷常識。
風景區游樂場多半未安檢
省防雷中心主任王志德介紹,由於部分企事業單位、個人仍固守『雷災是天災』的觀念,忽視防雷設施的建設和年檢,使得哈爾濱市許多公共場所存在防雷隱患。
據省防雷中心統計,由於松北區屬於近水地區,地面空曠,最易受到雷電襲擊。近幾年,在松北地區發生的雷電災害佔哈爾濱市全年雷電災害總數的比例較大。而作為哈爾濱市旅游勝地太陽島風情園、東北虎林園等多個風景區的防雷設施,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年檢。北方森林動物園、索菲亞教堂等觀光熱點也無防雷年檢記錄。
與市民密切相關的公交車站臺,往往在雷雨天成為百姓避雨的首選場所。王主任表示,由於公交站臺大多為金屬結構,容易導電。哈爾濱市大部分公交站臺並沒有設立防雷設施,市民在空曠地帶的公交站臺避雨時,存在一定危險。
容易被雷電攻擊的摩天輪、過山車等多為鋼鐵結構的游樂設施,也存在防雷隱患問題。根據省防雷中心的記錄,哈爾濱市大部分公園、游樂場都未經過防雷年檢。部分游樂設施的管理人員,沒有經過防雷知識培訓,在遇到雷雨天氣時不懂得提醒游園者遠離鋼鐵設施,給游客的安全造成一定隱患。王主任表示,賓館、體育場館、商業區的防雷設施也普遍存在不年檢的情況。
人為乾預能降低雷電災害
『如果防雷設施達標,就可以將雷電災害降低到最低。』王主任說,目前,造成戶外防雷隱患的主要問題是公共場所防雷設施不經年檢,無法確定防雷設施的有效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王主任介紹,防雷設施的主要功能,是在建築物及公共設施遭到雷電打擊時,迅速將雷電引到地下,降低或避免雷電對建築物、人員、電器的傷害。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一旦防雷設施失效,不但將對附近的建築物、人員造成傷害,還可能由此導致人群因恐慌造成爭搶、踩踏等情況。2007年7月,帽兒山某賓館曾發生球形狀雷電團進入賓館,在大廳內爆炸事件,起因也是因為防雷設施失效。
針對防雷設施保護,王主任表示,根據規定,2004年以後的新建及改擴建建築物在施工前的圖紙審核和施工後的驗收,都應經過防雷部門檢測,並按照規定進行年檢。同時,公共場所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也應接受應對雷電災害的培訓,並有責任和義務在雷電天氣提醒市民防范和保護自身安全。
處於戶外如何緊急『避雷』
據省防雷中心主任王志強介紹,雷雨天廣大市民應盡量遠離公交站臺、商場霓虹燈下;在一些空曠、近水的風景區,應緩步移動,切忌為盡快躲雨而快速奔跑;在游樂園內,應盡快遠離摩天輪、過山車等金屬構架的游樂設施;在大型體育場館內遭遇因雷擊而產生的停電等情況,要保持冷靜。盡量不在空地、水邊或山頂等區域逗留。不使用移動電話。
從5月1日至6月30日,哈爾濱市共發生雷電災害8起,造成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2萬餘元。以下為部分雷災回放。
5月2日9時30分木蘭縣農民朱某,在露天魚池邊喂魚時,遭雷電擊中致死。受災原因為臨近露天水域,無雷電防護設施。
5月18日14時木蘭縣農民樊某,在田間工作時遭雷電擊中致死。受災原因為身處空曠地帶,無雷電防護設施。
5月29日16時松北太陽島『哈爾濱聖亞極地公園』遭雷擊,電纜熔斷,造成長時間停電。
6月30日8時30分南崗區學府路附近某單位家屬樓遭雷擊,造成住戶家中4臺電腦、10臺電視、1臺電熱水器損壞,直接經濟損失約6萬元。受災原因為該家屬樓雷電防護設施失效。
6月30日哈爾濱市某高校主教學樓電教中心受雷電影響,造成網絡連接的10臺交換機、1臺視頻點播服務器損壞,直接經濟損失約5萬元。受災原因為該教學樓雷電防護設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