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黃慰民通報北京奧運會黑龍江省火炬接力的有關工作 (記者 荊天旭/攝)
東北網7月9日訊 北京奧運火炬在黑龍江省29.96公裡的傳遞,路線具有鮮明的黑龍江特色,充分體現大氣、宏偉,又不失典雅、精致,集中展示黑龍江省的悠久歷史與現代文明。同時,這條傳遞路線覆蓋了我省確定的『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大部區域。是全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經濟輻射力最大、科技人纔優勢最明顯、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哈大齊』工業走廊也是我省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火炬在我省三座城市的傳遞主題分別為:哈爾濱市『點燃激情•傳遞夢想』;齊齊哈爾市『翔鶴•祥和』;大慶市『和諧大慶,擁抱聖火』。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西文化,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有『文化之都』、『音樂之都』的美譽,還有『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傳遞途中的哈爾濱防洪紀念塔,位於哈爾濱市道裡江岸中央大街終點廣場,是為紀念戰勝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由圓柱體的塔身和附屬的半圓形回廊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塊石砌成,意味著堤防牢固、堅不可摧。塔基前的噴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爾濱市人民把驚濤駭浪的江水馴服成細水長流、興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塔座下部的兩級水池,下階表示海拔標高119.72米,標志1932年洪水的最高水位;上階表示海拔標高120.30米,標志1957年洪水的最高水位。古羅馬式回廊高7米,諧調壯觀,環立著20根圓柱,上端有環帶連接,組成了長達35米的半圓回廊,象征著哈爾濱人民力量堅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堅如磐石。1998年夏,哈爾濱發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達120.89米,哈爾濱軍民團結奮戰,又一次戰勝了特大洪水,保衛了家園。現在塔身上的金色曲型圓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標志。斯大林公園、太陽島等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旅游休閑的聖地。太陽島風景區坐落在哈爾濱市松花江北岸,與繁華的市區隔水相望。東西長約十公裡,南北寬約四公裡,總面積為38平方公裡。太陽島以其美麗而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享譽大江南北,聲名鵲起,成為譽滿國內外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有景觀大道、太陽石、太陽門、金坐龍、花卉園、冰雪藝術館、鹿苑、哈爾濱•新潟友誼園、松鼠島、水閣雲天等景區。在這裡人與自然實踐著真正的和諧,自然與人在這裡實現了真正的統一。
大慶市位於黑龍江省中西部,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基地,是一座因油而生、由油而興的資源型城市。這次火炬傳遞,大慶以『和諧大慶,擁抱聖火』為主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北京奧運會理念,宣傳『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展示全市人民在實現新跨越中的良好精神風貌,激發廣大群眾參與奧運、奉獻奧運的熱情。途中的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是全國第一個以石油工業為題材的原址性紀念館,原為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所在地,於2006年9月26日落成開館。2007年12月4日,在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告上,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最『年輕』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館內分9部分全面展示了大慶油田這些年的輝煌發展歷程。『石油之光』雕塑高大,醒目,是大慶市的標志建築物,以現代立體構成的象征性手法表現了大慶人乃至人類征服自然的磅礡氣勢和力度。
齊齊哈爾市是國家最早興建的『老工業基地』,『丹頂鶴的故鄉』以及『綠色生態的魅力之城』,將通過火炬傳遞這一『主線』,充分展示齊齊哈爾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地域特色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齊齊哈爾火炬傳遞的終點,也是黑龍江省火炬傳遞的終點---勞動湖是五十年代齊齊哈爾人民通過義務勞動挖掘而成的人工湖,水系中心長7.5公裡,佔地面積320公頃,水域面積165.75公頃,常年水位145米,其出入口與嫩江相通,河道通暢,水清岸潔,鳥語蛙鳴。擁有游覽區、綠化觀賞區、體育健身區、文化娛樂區、花鳥觀賞區。建成有大、中型廣場5座、大型雕塑3座、大型音樂噴泉1座和各式新穎燈具數萬件。這三條路線的醞釀、斟酌、出爐,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既集中體現了城市特色,又充分反映了人民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