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菜農。

松花江上的江心島。

寬闊的松花江面。
東北網7月10日訊 『這纔是松花江的樣子,江裡水暖、岸上風涼,感覺真舒服!』5日,62歲的哈市市民高權貴在九站水域一邊游泳一邊衝著岸上痛快地呼喊。記者了解到,近期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水位一直保持在115米以上。今年黑龍江省主要河流都遭遇20年到30年一遇枯水,航道不能全面通航,唯獨松花江哈爾濱段一直是豐水之勢。專家介紹:『入夏以來,哈爾濱地區一直沒有出現大面積降水。如果是往年,江心沙島就會裸露出來,今年水位之所以能保持這樣高,完全歸功於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的調節作用。』
專家觀點
關鍵詞1河道型水庫
『一道大壩把城區段江面變成了河道型水庫,這將給市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歡樂。』哈市河道專家閆功臣總工程師告訴記者,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分兩期,近期工程已於去年10月份下閘蓄水,確保了松花江哈爾濱段115米的高水位,遠期工程完成後,江段水位還能達到116米。
松花江哈爾濱段變成河道型水庫,也成了哈爾濱市最大、最主要的一個『腎』。隨著水流減緩,它會不會降低自淨能力,帶來泥沙淤積呢?閆功臣解釋道,在蓄積到足夠水量後,大頂子山就會開閘放水,水流量與工程前並沒有多大區別。
雖然江南堤壩距離江北堤壩平均有4~5公裡,工程充分蓄水後水面會變寬,但江南一側灘涂本來就比較狹窄,水流自然衝刷過程中一次衝沒河床的概率非常小,這對於防洪堤也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不衝、不淤;加寬的水面主要向江北方向延伸,松北處於兩堤之間,通過分洪渠,也能達到控制衝刷和淤積的效果。
關鍵詞2綠藻效應
要說對水質有影響,那就是水體溫度會提高,超過一定指標時,藻類等就會迅速生長,發生『綠藻效應』。但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又具有調節作用,只要市區段流水溫度接近藻類生長指標,就會通知下游,加大放水的力度。
『打個比方說,上游今天來了100個量的水,下游就放120個量的水,倒水、換水間溫度就會降下來。』閆功臣總工程師說。遇到重大水情時,大頂子山航電樞紐會提前開閘,水位一次性降到113米以內,或根據來水情況逐步騰空庫容,大風大浪很難集中發威。
關鍵詞3臭水處理
臭水哪裡去了?河道專家閆功臣這樣解釋:以往松花江城區段水位低於113米時,沿江大片沙島就裸露了出來,污染比較嚴重的何家溝水道、一些排污口也就露了出來,增加了2米水位後,灘涂、沙島、排污口和臭河道均被淹沒,由上游而來的江水對城市污水有了覆蓋淨化作用,加之污水處理廠和一些淨水設施充分發揮作用,水自然也就不臭了。
關鍵詞4江水消耗
給菜園子補水、給三溝除臭,這會不會消耗大量的江水呢?相關專家是這樣解釋的:按從松花江最大抽水量每秒23立方米計算,抽水量只佔松花江哈爾濱段最枯季節流量的7%左右,江水蓄漲後這個比例就更小了,在大頂子航電樞紐的不斷調節下,幾乎不會影響松花江的其他用水。此外,兩方面用水後,除了蒸發、滲入地下和植物吸收一小部分外,大部分江水又會返回松花江中,也符合水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
記者親歷松花江哈爾濱段踏訪記
1河道型水庫草長鷗飛
站在松花江公路大橋上,映入眼簾的是一道深沈浩蕩、波瀾不驚、草長鷗飛的大水。江南岸邊灘涂和淺水裡有不少戲水的市民,江心一片小沙島上,支著五顏六色的帳篷。5日16時30分許,記者來到太陽島輪渡碼頭,看到一幫年輕人剛剛走下龍船,正有說有笑地往公園方向走。
由江水倒灌形成的呼蘭河口濕地、阿什湖濕地,以及松北濕地,將成為這個大『腎』的大小血管,關鍵時刻不但會對小流域內的洪水進行解壓,還會分擔松花江主乾流的泄洪能力。一江攜多塊大型濕地,還會將呼蘭河沙化帶隔在城外,將民主壩外沙化草甸變成淺水湖。
2黃金水道回來了
『前幾年水少的時候,過江很不方便,乘車、步行都要多走一個小時以上的路。現在好了,趕上一班輪渡,不到20分鍾就到了江對岸。』一位家住松北的居民這樣說。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國東北地區第一大內河,松花江曾有著『黃金水道』的美譽。直至上世紀80年代末,松花江乾流上還船來船往,一派繁忙,年均運輸量在千萬噸以上。
然而到了上世紀末,由於水枯道窄,船舶滿載通行的日子全年加起來不過74天。隨著去年大頂子山蓄水,松花江航運重新煥發生機:哈爾濱至沙河子段的航道將達到三級航道標准,通航保證率達到95%,航運期提高到了210天左右。
5月1日的時候,哈市輪渡公司開通了哈市至大頂子山、老山頭等地的一日游航線,創下哈市輪渡歷史江上旅游航線開通最早的記錄,旅游航線與往年比提前了足足30天。
記者從交通部門了解到,大頂子山蓄水後,千噸船隊也將徹底告別『枯水苦』,暢行松花江。並且將會推動『江海聯運』盡快形成規模。
3 18萬畝菜園子不再乾渴
『在去年的旱季,大棚裡的黃瓜都長得奇形怪狀,根本賣不上好價錢。』道裡區新發鎮的一位農民說,缺水的年份本地菜量少利薄,菜農都不願意種。記者了解到,哈爾濱是一座市區人口超過315萬人的大都市,每年都要從其他省份運進大量的蔬菜。哈爾濱並不缺少自己的『菜園子』,但是由於這些『菜園子』渴水,一遇旱年就種不出好菜、供不上市民嘴兒,成了難以應時的『雞肋』。在春季市民如果不吃南方菜,那就只能吃本地前一年秋季長出的蘿卜、白菜和土豆了。
大頂子山蓄水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水位常年保持在115米,高出灌區取水口1米以上,啥時候缺水都能補上,泵站抽水的費用也會大大降低。本報首席記者張同
記者手記豐水纔能魚大
江畔還停著不少漁船,一位漁民告訴記者,他的祖輩在江裡撈出超過1米長的魚,纔能被大家認可為大魚,那樣的魚被稱為『個子魚』,但他們現在撈出尺把長的魚,就已經算是大魚了。『這些年江裡就沒出過十幾斤以上的「個兒子」魚,水瘦,也不太乾淨,養不住魚。老百姓哪能吃到江魚啊,尺把長的鯉子、鯽魚、鰱子,都是從水庫、魚塘或是外地運來的。』八年前,哈市環保部門和水產部門曾聯合進行了魚類生態現狀的調查,調查報告顯示:進入21世紀,松花江的魚類資源已開始枯竭。
記者了解到,松花江水系的魚類資源曾經是很豐富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江魚佔市場絕大多數份額,黑龍江水系中的105種魚,哈爾濱江段有79種。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魚類資源開始衰竭,多數漁民單靠捕魚已維持不了生活。1990年采集到的標本中,鰲花、青魚、?花、大白魚等十多種魚基本絕跡,目前在松花江及其支流捕撈到的常見經濟魚類品種只剩?、鰉、鯉、鯽、餐條、川丁子等適應性極強的幾種。哈市水政監察大隊的馮代英大隊長說,現在松花江裡的魚,的確存在品種少、數量少、個體小的特點。
高水位給松花江的魚類資源恢復帶來了希望。『水大以後,江魚自然產卵繁殖能力會有所提高,如果水質能夠得到保障,那麼松花江魚類品種會增多、數量會增加、個體也會增大。不過這都有待於時間來證明,在經過幾個生長期後,高水位時魚類生存環境的改善就會彰顯出來。』馮代英對松花江魚類資源恢復很有信心。
新聞鏈接
大頂子山航電樞紐是松花江乾流上第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為黑龍江省重點工程,以航運、發電和改善水環境為主,同時具有水產養殖和旅游等綜合利用功能。工程位於松花江哈爾濱段下游大頂子山江段處,北臨呼蘭,南靠賓縣,距哈市46公裡,流域總面積55.68平方公裡。工程主要包括船閘、泄洪閘、衝沙閘、河床式電站、混凝土大壩和壩頂公路大橋。工程建設的是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河床電站。主要利用水能進行發電,平均發電水頭4.5米。按照設計規劃,電站將裝6臺1.1萬千瓦的機組,裝機容量6.6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