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將對19.7公裡內河進行疏浚清淤
2008-07-10 11:06:42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周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0日訊 5月下旬,哈爾濱市接連幾場強降雨致使城市內河水位急劇上漲,在內河的許多地段出現行洪不暢、橋面過水等嚴重險情。目前,部分河段兩岸居民棚戶密集,一旦發生洪汛險情,後果不堪設想。為保證安全度汛,哈爾濱市今日起將對何家溝、信義溝兩條內河19.7公裡河段進行大規模的疏浚清淤,計劃清淤量約為46000立方米。此次清淤長度為近四五年之最,主要是為保障沿河兩岸居民在汛情到來時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條內河只有一條防汛達標

  流經哈爾濱市城區的內河主要包括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簡稱『三溝』,總長度97.2公裡,其中市區段長度83.6公裡,總流域面積665平方公裡,承擔大部分雨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是哈爾濱市防內澇的重要行洪渠道。

  然而,三條內河除了馬家溝進行綜合整治後防洪標准提高以外(何家溝進行了700米試驗段整治),其餘兩條城市內河河道現狀均為自然河道,防洪能力非常有限。1998年大洪水致使馬家溝河道洪水倒灌至光芒橋,給市區造成了極大威脅。馬家溝經過綜合整治後,防洪標准達到50年一遇,其源頭從工農水庫開始,沿河設置了溢流壩,因此馬家溝對於雨汛及洪汛的防御能力較強。而何家溝與信義溝沒有經過改造,為無堤的自然河道,沿河沒有任何防洪體系,防汛能力極低。

  大量漂浮物形成河道『血栓』

  記者昨天在何家溝、信義溝看到,這兩條內河河道狹窄,其斷面約在1米至4米,河道上垃圾漂浮物泛濫。從2003年起,哈爾濱市每年都對河道進行清淤疏浚,對多處險工弱段、易淹易澇區進行整治與改造。但是由於市區內河裡程較長、地段分散,沿岸單位、居民密集,致使河道中淤泥與垃圾漂浮物不斷增加,產生新的防洪排澇隱患。河道附近居民在河道兩側搭建許多私建、亂建的建築物,如遇洪水將影響行洪順暢。

  沿河傾倒垃圾現象也非常嚴重,城鄉接合部地段尤為突出,傾倒垃圾極易造成河道堵塞,造成堤防衝毀、水進人家的事故。同時,內河上橋涵眾多,沿何家溝、信義溝有多處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修建的橋涵,過水能力差,破損嚴重,成為行洪障礙,汛期常出現水漫橋頭、路面的現象。

  內河兩岸居民棚戶岌岌可危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降水有可能集中在7月至8月,因此內河極有可能出現短時洪澇災害。專家分析認為,如果松花江流域發生大洪水,內河入江口居高不下的水位極易產生崩岸、洪水外泄、淹沒兩岸民房及單位等險情與災情。而一旦發生大到暴雨,雨水將在短時期內匯入內河,形成瞬間洪峰衝擊河岸或溢出河道而出現雨汛險情。

  由於城市內河流經市區,兩岸居民棚戶密集,基礎設施差且交通、通訊不發達。一旦發生洪汛險情,兩岸居民將會直接受到威脅。因此,城市內河防汛的重點防護對象為流經市區內河的兩岸棚戶區密集的河段。


 

  棚戶區段河道最多拓寬一米

  此次城市內河大面積疏浚清淤,棚戶區密集河段將成重中之重。棚戶區密集段及沿岸有中小學區的河段,河道將拓寬0.3米至1米,清淤挖深河道0.3米至1米,同時打撈河道中的漂浮物及垃圾,河岸截彎取直並作簡單疊壩加固處理。對有簡易跨河便橋的地方設立安全標志,作為水位昇高淹沒橋面時的指示標記,並對橋上、下游100米處進行加深清淤處理。

  對載重橋涵進行涵洞清淘,對於較低矮的便橋進行抬高處理,增加橋下淨空,保證水流通暢。對內河入江(河)口堤防較為薄弱的河堤進行必要的砌石加固,保證在洪水倒灌回內河時能迅速及時采取措施。對河道中的阻水建築物進行拆除處理。

  今年『除栓工程』八處河段

  河段位置長度清淤量

  何家溝南崗段(龍橡橋—乾休所橋)2.5公裡5000立方米

  何家溝南崗段(乾休所橋—京哈鐵路橋) 2.5公裡5000立方米

  何家溝道裡區段即西河溝段(京哈鐵路橋—埃德蒙頓路橋) 2.9公裡8000立方米

  何家溝道裡區段即東河溝段(京哈鐵路橋—建國橋) 2.1公裡8000立方米

  何家溝道裡區段(建國橋—入江口)2.6公裡5000立方米

  信義溝香坊段(福泰名苑蓋板下游—紅星菜市場下游100米) 2公裡5000立方米

  信義溝香坊段(哈牡鐵路線上游300米—預制構件廠) 2.2公裡5000立方米

  何家溝平房段(南虹橋—谷豐橋) 2.9公裡5000立方米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