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0日訊 日前,家住哈爾濱市道外區的劉女士從膽內取出了1500餘粒結石,解除了困擾她多年的病患。據醫生介紹,膽囊內有如此之多的結石在臨床醫學上較為罕見。目前,哈爾濱市膽結石疾病『重女輕男』,不運動、肥胖、不吃早飯成主要誘因。
據了解,今年52歲的劉女士,近兩年上腹時常疼痛,但她以為是胃痛,一直沒太在意。近日,劉女士突然出現高熱、上腹部劇痛,幾經藥物治療均不見效,來到市第四醫院求治,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膽結石癥急性發作。醫生為劉女士實施膽囊切除術時發現,結石已填滿了她的膽囊,如不及時取石,恐怕有穿孔的危險。術後,患者家屬數了一下取出成形的結石,竟多達1500多粒,最大的如黃豆,最小的如小米粒大小。
據市第四醫院普外科醫生付大偉介紹,現在得膽結石癥的病人越來越多,而且是『重女輕男』。醫生總結患膽結石癥主要有四大誘因,首先是不願意運動,使膽囊肌的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容易造成膽汁淤積,膽固醇結晶析出;其次,體質肥胖者,平時愛吃高脂肪、高糖類、高膽固醇的飲品或零食,造成身體發福,調查顯示,體重超過正常標准15%以上的人,膽結石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第三,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吃早餐,醫生認為,這樣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此外,長期餐後坐著吃零食,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妨礙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沈積下來。
因此,醫生提醒市民,預防膽結石應注意飲食調節,膳食要多樣,生冷、油膩、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濕生熱,使膽汁淤積。也應該少食。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魚類及海產類食物則有助於清膽利濕、溶解結石,應該多吃。同時,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按時吃早餐、避免發胖也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