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1日訊 過去控制人口壓力大,計生工作主要是教育和管理———讓人們少生;現在計劃生育觀念深入人心,計生工作很大一部分也由此轉向讓群眾滿意的各種生產、生活、生殖上的幫助和服務———讓人們優生,哈爾濱市計生委主任周文芬這樣解讀人口計生工作指導思想的人本化轉變。
從『一孩環,二孩紮』到知情選擇
據介紹,要求生育一個孩子的女性上節育環,生育兩個孩子者進行結紮的『一孩環,二孩紮』,曾是上世紀哈爾濱市計劃生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如今,這項任務已轉變為尊重育齡人群的婚育『知情選擇權』,即在其生育、避孕等過程工作,為群眾提供其選擇的各種生殖服務。
由處罰『超生』到幫扶『計生』
自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頒布後,將對『超生』者罰款變為向其征收社會撫養費。專家指出,社會撫養費是向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而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行政性收費,用於對社會相應增加的社會事業公共投入給予補償。它是一種行政補償行為,而不是處罰。
哈爾濱市的計生工作中處罰『超生』由此逐漸轉向幫扶遵守國家政策的計劃生育者:計劃生育農民家庭人均年獲得600元養老獎勵;已幫助368戶計劃生育貧困家庭脫貧致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優惠政策,使32806名計劃生育貧困人員享受到各種政策優先優惠;每年幫助1000戶計生貧困家庭得到貼息貸款共18萬元……種種政策已讓市民感覺到,計劃生育家庭可以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幫助。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