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迪
東北網7月11日訊 7月6日晚,符迪從新加坡飛抵哈爾濱。此前一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該校楊潞齡醫學院院長和兩名教授對他進行了面試,他順利過關。
此時,已經通過香港大學醫學院面試的符迪面臨著抉擇:去港大還是留在新加坡?
在網上,他問遠在大慶的媽媽:『媽媽,你是怎麼想的?』『還是你自己決定吧!』媽媽告訴他。
最終符迪決定,去香港大學!
符迪,今年高考考出715分,是黑龍江省的高考理科狀元;在使用全國卷(二)的9個省(區)狀元中,他仍然位居第一。符迪堪稱2008年中國高考狀元王。在高考填報志願時,符迪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醫學部。按照符迪的考分,進北大沒有絲毫懸念。
當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這三所世界級名牌大學都向他伸出橄欖枝的時候,符迪是如何做出抉擇的?他的理想宏圖為何矢志不渝地鎖定醫學專業?
9日,在符迪的家中,記者試圖解讀這背後的新聞故事。
選擇港大,獎學金不是唯一原因
6月29日下午,沈陽。符迪在媽媽的陪同下來這裡參加香港大學的面試。按照正常的日程,港大對黑龍江省考生的面試是在30日。由於符迪馬上將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參加面試,港大特意給符迪的面試時間提前了一天。
面試的題目是:你認為在故宮開星巴克咖啡店合適嗎?8名同學用流利的英語爭論起來。兩名監考老師細心地觀察著每一名考生的發言。符迪面試順利。
今年是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在內地第一次招生,而且只招一人,因此院方選擇學生非常慎重。面試結束後,符迪又接到了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打來的電話,副院長與符迪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很快,港大負責招生的老師告訴符迪,他通過了。
符迪此前已經知道,如果港大面試過關,意味著校方會為通過者提供5年共計70餘萬港幣的獎學金。
7月3日,符迪馬不停蹄地只身一人飛到新加坡,接受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面試。報考這所大學是今年4月決定的。而且其報考的條件極其嚴格,黑龍江省只有40多人參加了第一次在哈爾濱的考試。不久,符迪又在濟南參加了全國的考試,他再次勝出。
高考成績公布後,新加坡國大負責招生的老師打電話告訴他,馬上給他安排面試。原來在國大,唯有楊潞齡醫學院招收新生要進行面試,即使招收新加坡本國的學生也是如此。
4日下午,校方給符迪安排了筆試,內容是寫一篇英語作文;隨後,又對他進行了心理測試,測試題目是100道選擇題。5日,非常欣賞符迪筆試成績的楊潞齡醫學院院長和另外兩名教授跟他開始『聊天』,時間有一個小時左右。這次聊天漫無邊際,一些天氣、課外活動、中國教育體制、課外活動等什麼都有。聊天結束後,符迪被安排到另外一個房間稍等。面試老師則聚在一起『合議』。不一會兒,院長告訴符迪,他被錄取了。
新加坡國大同一切國際知名大學一樣,他們會為任何一個優秀的青年學子提供非常豐厚的獎學金。對待符迪也是如此,但由於符迪這樣的中國學生在以前還沒有先例,因此就獎學金問題『他們需要商量』。
在此期間,香港大學那邊打來電話要符迪馬上做出是否就讀的決定,因為錄取最後期限已到。這是人生抉擇的最關鍵時刻。一向做決定毫不猶豫的符迪猶豫了。
在網上,他問遠在大慶的媽媽:『媽媽,你是怎麼想的?』『還是你自己決定吧!』媽媽告訴他。
新加坡國大悠久的辦學歷史、先進的科研設施、美麗的校園風景讓符迪非常喜歡。與港大相比,兩者的學術水平幾乎沒有差別。經過一番艱難的思考,符迪決定,選擇港大!
說起這個決定,符迪說:港大的獎學金不是唯一的原因,因為新加坡國大提供的獎學金同樣非常豐厚。『畢竟,港大與內地聯系密切,來往也方便,在港大讀書能夠感受到內地的變化信息。』符迪也知道,港大最初就是從醫學院發展起來的,有120多年的歷史,其國際化交流程度很高,硬件設施非常好,那裡聚集了許多學術精英,『跟精英在一起的學術氛圍一定會對自己的發展很有幫助』。
選擇醫學,不希望人間再有病痛
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進入醫生行業的門檻很高,考取醫學院非常不容易,在中國香港也是如此。符迪對此非常清楚。
去年高考時,國內某著名醫科大學依托在清華的名下招生,符迪把志向定在了那裡。當年他打了680分,離清華的大門只有7分之遙。高考遇挫,他沒有放棄宏願。今年再次揚帆,符迪把第一志願改為了北大醫學部。
兩年奮戰,為的就是讀醫學,為的是救死扶傷,他不願意看到有人因病痛而失去生命,這種傷痛在符迪小的時候就讓他刻骨銘心。
符迪的父親是通過讀書而從農村進到大慶市工作的,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安然。然而,1997年父親因車禍永遠地離開了他們。符迪的爺爺奶奶都是聾啞人,全家從此生活更加艱難。
直到繼父的加入,家裡的生活纔逐漸好轉。繼父非常喜愛符迪,符迪也非常喜歡繼父。不知為什麼,世間的不幸再次降臨到符迪和媽媽的頭上:繼父患上了一種血管病。
符迪常常跟著媽媽出現在醫院裡。繼父曾經數次去北京住院治療,符迪在寒暑假都會去北京看望並幫助媽媽照顧他。繼父被病痛折磨得痛苦的表情讓符迪永世不忘,他經常問媽媽:這個病怎麼就治不好呢?
2006年,符迪17歲時,深深疼愛他的繼父去世了。符迪不明白:病魔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奪走一個又一個親人的生命?符迪立下一個志向:長大了一定當一名醫生,一定不再讓病痛給他人增添心痛。
符迪的媽媽注意到,符迪兩年高考填報志願都是非醫學不選,而且專業都是臨床醫學。
本來,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中國沒有招收醫學專業學生的計劃,但該校的招生人員多次來大慶一中得知成績優異的符迪立志要讀醫學之後,表示回去『會給他爭取一下』。高考成績一公布,新加坡國大告訴他,醫學院面試時間已經安排好了。
楊潞齡醫學院院長在和符迪『聊天』時曾經問過他『為什麼要選擇醫學』,符迪只是簡單地回答說『從小就喜歡,是個人志向問題』。
選擇復讀,做出最快的一個決定
今年,符迪和媽媽收獲了十足的喜悅。6月14日晚,高考成績可以網上查詢了,當他的分數在電腦中『跳出來』的那一刻,符迪心頭一顫:715分!比估分高出來20分!進北大沒問題了。
然而去年的此時,符迪媽媽的心裡卻是一片茫然:兒子清華沒考上,被省內一所著名大學錄取了。這所大學也很不錯,去還是不去?她征求兒子的意見,『不去,再念一年。』符迪堅定地告訴媽媽。符迪說,這個決定是他長這麼大做出時間最短的一個。
身為大慶市電業局職工的媽媽看到同事家孩子高考的艱難狀態,也為自己的兒子擔心:考試無常,萬一明年還考不好怎麼辦?任何一位母親都會珍惜兒子用汗水付出得來的每一個成績。然而最後,母親還是尊重了兒子復讀的意見。
說起符迪的學習習慣,符迪媽媽的最大感觸就是兒子讀書很專注。『一般的孩子在你進入他房間的時候,聽到門一響,孩子肯定會把頭扭過來,而符迪不是那樣。你即使從他身邊走過,他也不會分神。』成長的經歷讓符迪比一般孩子更自立自強,這一點也是符迪媽媽的驕傲。『小的事情都是自己決定,只有遇到大的事情纔問「媽,你是怎麼想的?」其實有時候我還沒有孩子知道得多呢。』符迪媽媽說。
符迪從小到大一直成績優秀,學校一直把他作為衝擊高考狀元的候選人之一,今年果真成功。在音樂、體育等方面,符迪也表現出了足夠的纔華。他們學校有一些外教,符迪是在英語角跟他們認識的,最後好多外教都跟他成了朋友。他們要出去買東西,符迪經常被邀請去當參謀。『孩子的溝通能力比較突出,所以在多次面試中順利過關。』符迪的媽媽說。
與符迪交流,給記者的一個感覺是他很沈穩。說起學習方法,符迪認為自己比較善於沈入進去思考,『學習勤奮決不是在那裡一直不停地寫,做題只是讓你對知識有個更好的理解,而理解的過程就是深入思考的過程。』符迪說,他不太喜歡高三學年的學習生活,因為那是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做題過程中度過的,很枯燥無味。但為了實現理想,『我把高三復讀當作一種挑戰性的任務來完成。』
日前,香港大學給符迪打來電話,征求他打算選擇哪所內地大學作為預讀大學的意見,『我選擇北大。』符迪說,在北大預讀一年,2009年,符迪會到港大李嘉誠醫學院開始五年的學習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