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道裡區構築"五位一體"醫療救助模式
2008-07-15 10:31:2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5日訊 哈爾濱市道裡區新農鎮26歲的許洪亮是一名先天性盲人,去年8月份身體忽感不適的他被查出患有尿毒癥,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使本就生活在黑暗中的他又增添了一份苦楚。在治病過程中最初的兩個月裡他花費了兩萬餘元。就在一家人一籌莫展時,民政部門決定對他進行大病救助,第一時間向他發放了屬於事前救助的3500元救助金。新聞媒體及時報道此事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為其捐款一萬餘元,解決了許洪亮一家的燃眉之急。

  這得益於哈爾濱市道裡區建立的以基本醫療救助為主體、大病醫療救助為支橕、診療基本費用減免、臨時大病生活救助為補充和藥店購藥優惠減免『五位一體』的醫療救助模式。該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困難群眾看病難,緩解了困難群眾因病致貧的問題。全區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城鎮三無對象、重點優撫對象以及低收入困難家庭的人員全部被納入了醫療救助范圍。

  道裡區由過去單項救助制度轉變為『上下一口式』綜合救助制度體系,工、青、婦等相關委辦局共同參與,搭建起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其中以哈爾濱市第十醫院為『龍頭』、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為『樞紐』、以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所(室)為『網底』的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有效地保證了困難群眾『病有所醫』的基本要求。2007年向城鄉低保人員、重點優撫對象、五保人員、特困群眾發放醫療救助金共計630萬元。區慈善會為432名五保老人辦理醫療優惠卡,累計發放51萬元。規定『四免、六減半』項目(免掛號費、診察費、往診費、建立家庭健康檔案費;注射費、護理費、手術費、B超費、心電費、化驗費減半),為3654人減免醫療費9萬餘元。並為1萬名城鄉低保困難群眾進行免費體檢,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道裡區在全省率先調整出臺了《城鄉醫療救助管理辦法》,此次調整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按照城鄉統籌原則,由城市、農村兩個醫療救助辦法調整為城鄉一體醫療救助管理辦法。取消救助報銷起伏線,降低了救助門檻。(由原起伏線1000元以上的報銷,調整為發生住院費用按比例報銷)。二是,提高救助標准。由原報銷標准30%~40%提高到40%~50%,最高報銷限額由5000元、8000元提高到6000元、10000元。並可享受二次報銷(城市醫保、新農合),大大減少了個人承擔的比例。並由事後救助改為醫前醫後相結合救助。對特殊困難群眾,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例辦法解決。三是,取消市級規定的定點醫院,方便了困難群眾就近就醫。四是,取消原可報銷的12個病種,除《辦法》規定的五種不予報銷外,其它正常住院一律按規定報銷。五是,擴大醫療救助范圍。增加重點優撫對象、低收入家庭等。六是,對於困難對象看病住院支付入院費有困難的,給予事前救助,住院期間無力支付醫療費而可能中斷治療給予事中救助。采取事前救助,事中救助,事後救助相結合的形式。

  道裡區醫療救助資金實行專戶管理、規范審批程序,通過堅持回訪制堵塞漏洞。定期會同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對轄區內的低保、醫療救助資金的落實、下撥、發放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杜絕擠佔、挪用、截留等現象的發生。區委、區政府領導將社會保障和醫療救助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與經濟指標、社會其他各項指標同部署、同考核,由此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了全區18個街道、5個鄉(鎮)的社會救助保障服務站,108個社區、42個村社會救助保障所的建設。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切實防止決策失誤,形成了區、街(鄉鎮)、社區(村)三級齊抓共管的保障體系。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