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搭乘職教發展快車——哈爾濱職業教育備忘錄
2008-07-15 17:06:0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5日訊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要求『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投入100億元資金,全面推進職業教育。距『十一五』末僅剩兩年,國家確定的有關職業教育的許多標准哈爾濱市還遠未達標,硬性指標僅完成40%。

  基於此,今年上半年,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聯合市政協辦公廳,邀請市民盟、市民進、市中華職教社組成調研組,在2007年對哈爾濱市中等職業教育情況調研的基礎上,今年又深入24所職業院校開展調研,並遠赴杭州、青島、沈陽、長春等地學習考察。在日前召開的市政協十一屆七次常委會上,委員們坦誠直言,積極建言。

  調查發現,近年來哈爾濱市職業教育有了長足進步,但由於歷史欠賬過多等原因,與全國同類城市相比,與東北三省其他省會城市相比,哈爾濱市職業教育各項可比性指標仍然偏低。

  現狀一 職教經費不及普教十分之一

  調研發現,哈爾濱市尚未建立有效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職業教育經費雖然逐年增加,但仍低於長春、沈陽等同類城市,更低於哈爾濱市普通教育經費,遠不能滿足哈爾濱市發展職業教育的實際需要。

  委員認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4%,城市教育費附加的30%用於職業教育,職普比例到2010年大體相當。由於經費不足導致了哈爾濱市中職學校辦學規模小,辦學條件差的問題尚未改變,截至2007年末,哈爾濱市普通高中生均佔地面積為33.9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為13.1平方米;職業高中生均佔地面積為22.6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為8.4平方米。這與國家提出的『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對比國家有關規定,哈爾濱市中職學校佔地和建築面積標准不達標率為63%。市屬中職學校中,沒有校內實習基地的佔49%,沒有校外實習基地的佔58%,即使已經建立實訓基地的,設備和儀器也相當落後,無法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現代化生產模式的需要。


 

  現狀二 職普比例不及全省平均水平

  按照國家規定,職普招生比例國家標准為1??1,目前沈陽市職普比例為1??1,長春為4.8??5.2,哈爾濱市僅為3.5??6.5,尚未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委員認為,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理順,政府需對職業教育發揮主導作用。杭州、沈陽等地圍繞職業教育在政府主導和部門形成合力上都做了大量工作,如杭州、青島等城市出臺政策,把普通高中與職業學校(包括技校、中專及民辦職業學校)統一列入招生計劃,並按照職普比例1??1招生,職業教育生源得到了有效保證。哈爾濱市的統籌力度相對不夠,政策支持相對不到位,職業教育特別是中職教育,條塊分割、交叉管理的問題比較突出,職高搶奪生源、職教資源不足與閑置並存等問題還十分嚴重。

  現狀三 綜合性實訓基地至今為零

  對比國家相關規定,哈爾濱市中職學校佔地和建築面積標准不達標的佔63%,市屬中職學校中,沒有校內實習基地的佔49%,沒有校外實習基地的佔58%,即使已經建立實訓基地的,設備和儀器也相當落後。2006年省批准哈爾濱市建設的1個綜合性、2個區域性、12個專業性實訓基地沒有得到完全落實。

  由於各類職業學校受場地,設施所限,現有教學實踐培訓設備無法滿足學生實際操作需要,幾十個學生圍著一臺機床,一天實習只有短時間能實際操作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學校為使學生能得到實習機會,只能憑關系、靠感情、四處奔跑、到處聯系。

  委員認為,職業學校顯著特征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實訓基地建設落後是職業教育的致命『硬傷』。哈爾濱市應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盡快將綜合性實訓基地、區域性實訓基地和專業性實訓基地的規劃落到實處,『十一五』前應完成面向社會開放、資源共享的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如能在『十一五』期間完成並達到標准,可獲每年1000萬元的省專項經費支持,哈爾濱市要抓住機遇,在剩下的兩年時間裡盡快實現。


 

  現狀四 60%學生進入職校『迫於無奈』

  中華職教社哈爾濱市分社對2007年就讀職業學校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的調查顯示,學生主動選擇職業學校的比例為15%,家長主動選擇職業學校佔23%,因學習成績不好或家庭貧困選擇職業學校的佔60%。

  委員認為,受中國固有的『重知識,輕技能』的傳統觀念影響,使得社會上存在著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現在隨著高校擴招而產生了『催化效應』,這種現象進一步昇溫。哈爾濱市今年在計劃招生中,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增加了1700名,這使職業教育學校招生更加困難,使職業教育相對更受冷落。

  委員認為,哈爾濱市高職發展中推行的『三不一高』(不遷戶口,不發教育部統一簽發的畢業證書,不發派遣證,高收費)政策也極大地影響了職業院校的發展。在招生程序上,實行普高先招、中職後招的辦法,也帶有明顯的『厚此薄彼』的色彩。這些做法,強化了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陋習陳見,對職業教育產生無形的壓力和消極影響。

  現狀五 專業設置失衡重復現象普遍

  調查發現,由於職業教育學校缺乏服務意識,專業設置失衡和重復現象非常普遍,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的第二產業重點專業嚴重缺乏,已嚴重影響哈爾濱市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足夠數量的後備人纔。

  2007年,哈爾濱市一些職業學校專業設置上雖有調整,但總體變化不大。僅從城區來看,各中職學校共有電腦藝術、工科、服務等三大類近150個專業,專業重復設置比較突出。由於學校數量多,專業設置失衡和重復,導致惡性競爭存在。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哈市78所中職學校就有51所學校開設此專業,不改變這種現狀,不利專業做大做強做精,客觀上造成了職業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據專家預測,到2010年,哈爾濱市技術工人缺口將達8萬人左右,特別是在振興老工業基地的背景下,哈爾濱市每年機床、船舶、機械制造、汽車、化工等行業技術人纔缺口近兩萬。這說明,目前哈爾濱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所開設的專業中,缺少與老工業基地建設配套的相關專業,且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不能適應當前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需要。為此,哈爾濱市中等職業教育必須大刀闊斧地改革專業和課程設置,摒棄那些過時的、不適應現實和未來需求的專業,積極研究開發並舉辦企業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專業,讓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後真正達到學有所用。

  現狀六 80%專業教師沒有專業實踐經驗

  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既有專業技能、又有師訓技能的『雙師型』教師。調查發現,哈爾濱市職業學校師資嚴重不足,市屬中職學校中,半數以上學校專業課教師數量未達到標准,80%的專業教師沒有專業實踐經驗,33%的學校沒有『雙師型』教師。此外,教師隊伍結構也不合理,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課教師人數偏低,文化課教師相對人數較多。

  委員認為,職業學校教師進出口不暢,學校沒有完全的用人自主權,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靈活用人機制尚未形成,目前各職業學校的教師錄用還大多由人事部門管理,往往通過考試方式錄用,這種做法容易將那些學歷不高、但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員限制到門外,而招進來的很多卻不適合職業教育發展需要,如哈爾濱市某職業學校的調酒專業想招錄一名省級品酒師就因為這些限制無法錄用。建議一

  確立職業教育重要戰略地位

  市政協常委會認為,哈爾濱市正處於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上昇期,振興老工業基地,發展壯大支柱產業,需要大量的各類職業技術人纔。哈爾濱市每年應新增技術工人6萬人,高級技術工人缺口近1萬人,中、初級技術工人缺口近3萬人。哈爾濱市是大城市和大農村並存的典型二元結構,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技能和素質,不僅是振興老工業基地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就業再就業、建設和諧哈爾濱的重要舉措。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哈爾濱市應下大力氣,以抓『普九』之決心,切實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擺到政府的重要工作上來,積極搭乘國家『十一五』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快車,打破常規,打好攻堅戰,實現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要廣泛宣傳,大力營造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


 

  建議二 制定職教發展地方法規

  從外地經驗看,抓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是加強領導,全面統籌。福州、溫州、杭州等城市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教育部門與勞動部門合作,打破部門限制,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建立職業教育專業指導委員會等做法都具有借鑒意義。當前哈爾濱市應在學校布局、專業設置、財政經費投入、職業資格標准、教育教學質量的評估與監督、引入競爭機制等六個方面進一步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即盡快發揮職業教育領導小組的統籌和協調作用,發揮市教育局對全市職業教育工作的牽頭作用,針對職業教育現狀研究制定哈爾濱市職普協調發展的政策及措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職業教育法》、《就業促進法》及《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條例》,盡快研究制定哈爾濱市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嚴格實行就業准入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

  建議三 打捆整合職教資源

  常委會建議,哈爾濱市應抓緊進行職教資源整合,出臺政策,積極鼓勵高職院校對其閑置資源加大重組和資產變現力度。可學習借鑒杭州等城市由財政會同教育、勞動部門將資源整合與中職示范學校建設統一打捆、予以一定貼息補助的做法;立足老工業基地建設實際,加強骨乾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福州、廈門、溫州等城市采取政府宏觀調控的方式加強管理,避免各職業學校在專業設置上的重復和資源浪費的經驗對哈爾濱市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聚合優勢,積極打造哈爾濱市職業教育高地,『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140億資金發展職業教育,哈爾濱市應千方百計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有計劃地做大做強市職業技術學院、市技師學院和市輕工業學校、一職、二職等具有發展潛力和優勢的職業院校,確保哈爾濱市至少有一所學校進入國家職業教育『211』工程示范學校行列。同時,大力推廣北方技工學校等學校辦學經驗,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力推進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的聯合辦學,鼓勵和推進跨地區、跨省市聯合辦學。

  建議四 建立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常委會認為,哈爾濱市應確保職業教育經費逐年大幅度增長,發揮好政府資金的導向作用。學習長春、青島等城市以創新投資模式為基礎,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多渠道投入機制的經驗,積極引導企業及社會資金向職業教育投入;重點支持與老工業基地振興緊密結合、具有地域輻射作用的裝備制造業、醫藥技術、綠色產品加工等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和重點專業建設;創新機制,進一步明確『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本』的職業教育辦學觀念和辦學方針,以提高受教育者崗位適應能力為主要目標,大力加強內部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打造教學品牌和特色課程;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習青島、長春等城市開通綠色通道,鼓勵職業學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專業教師的經驗和沈陽市實行『雙師型』教師資源共享等方面經驗,盡快研究制定哈爾濱市招聘教師、吸引優秀技能人纔以及企辦、民辦教師待遇問題等新政策,建立高級技能型人纔服務於職業教育的綠色通道,打破單位性質、個人身份界限,選拔適合於職業學校教學的專門人纔。訂單培養確保就業98%

  哈爾濱市第二職業中學日前舉行的供需見面會上,100多家用人單位帶著700多個崗位,一天搶走600多名畢業生。實施『訂單培養』,第二職業中學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有些專業達到了100%,就業穩定率達到了80%以上,一些專業畢業生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


 

  為提高畢業生對口就業率,解決企業用人難和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二職有效地實施了四項工程:即實習就業聯動工程,通過開展不同規模的供需見面會、校內專場招聘會等方式,構建起就業綠色通道;訂單培養工程,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采取『頂崗實習』、『雙向選擇』、『學訓結合』等培養方式,為企業實施『量身定做』的畢業生訂單培養;職業指導工程,把職業指導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職後服務工程,堅持和實施了對學生上崗後的質量跟蹤和『售後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就業後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建立就業的長效機制。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