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7月16日電 黑龍江省近年來通過實施『村村大學生培養計劃』,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人纔。從2004年至今,全省高校已培養『農村大學生』近8900名,使近七成的行政村擁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為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需的高素質人纔,黑龍江省從2004年開始啟動實施了『村村大學生培養計劃』。部分高校每年從農村青年中招收學生約2500人,計劃用5年的時間,為全省的9062個行政村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紮根農村、服務三農的農業技術人纔。
記者從黑龍江省教育廳了解到,這個省實施『村村大學生培養計劃』既考慮了農村的實際需要,又考慮了目前全省農村實際的經濟文化水平。招生對象定位在村一級的高中層次的畢業生;在黑龍江省內承認專科層次學歷;畢業生實行『村來村去』,畢業後須回村生產、生活和創業5年以上;考慮農民的實際困難,實施了學費全免政策,由省財政負擔三分之二,培養學校負擔三分之一。
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辛寶忠說,『村村大學生培養計劃』由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15所農科、師范和醫學類普通高校和高職高專學校承擔,學制2年(醫學類3年),學習形式為全日制脫產學習。在專業設置方面,主要設置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迫切需要的農學、畜牧獸醫、水產養殖、農畜產品加工、普師、全科醫學等專業。同時,組織編寫專用教材,側重通俗性、綜合性,淡化系統性,比較適合農民大學生的特點。
據教育部門對『村村大學生培養計劃』的跟蹤調查,截止到今年5月,共有6015名大學生完成了學業返回農村。其中,有509名充實到村委會,佔總數的8.4%;有2371名回村創業,成為致富帶頭人,佔總數的39.4%;有1191名回到家鄉用所學技能提高了種植養殖水平,佔總數的19.8%;另有部分畢業生回村從事醫療衛生和教育工作,有效充實了農村醫療衛生力量和基礎教育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