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東北網7月17日訊 近一段時間,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始終保持在115.30米左右,江面寬闊,江水豐盈,江畔風光壯觀旖旎。但高水位也使得位於泄洪區內的松北區牛家店屯幾乎變成了一座孤島。
三面環水 居民盼搬遷
順著濱洲鐵路橋走向江北,行至一半的時候,就可以看到牛家店的全景,從遠處望去,整個屯子如同牛犄角一樣從水面探了出來,其三面環水,只有北側與陸地相接,『牛角尖』附近幾間房屋的邊緣淹在了水裡。上漲的江水已漫上了屯子北面的部分田地、草地,形成了一塊塊水窪。
進了小屯子,順著羊腸小道來到了一間地勢較高的農捨前,一位老農民在地裡耕種。門口,68歲的宋福榮大娘正在忙著做午飯。談起牛家店的歷史,宋大娘說,以前這裡是個小碼頭,從那時起當地就有了住戶,後來居民就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有兩百多戶。宋大娘18歲那年從山東來哈爾濱,之後一直住在這裡,如今屯裡的常住人口四五十戶。從前居民大都靠打魚為生,現在有種地的,有外出打工的,有搞旅游的。1998年發大水的時候,牛家店的居民全都搬離避險,當時整個屯子都被淹沒了,後來相關部門曾多次組織過搬遷,有一部分居民搬走了,但還有許多人留了下來。由於地處堤壩以外,洪水一旦來臨,一點屏障都沒有,所以村裡家家都有逃生用的小船。村民們說,如果能有安置的地方,他們盼著早一天離開這個地方。
管理松散 成『世外桃源』
記者順著屯裡的小路一直走到了江邊,隔江可以望到江南的高樓大廈和繁華街區。距江水只有幾米遠的地方住著一戶人家,幾個四五歲大的孩子在老人的看護下,在院外玩耍著。幾棟房屋頂立著市區內禁止使用的『大鍋式』衛星電視接收天線。在另一處緊靠著水邊的房子外牆上寫著兩個大大的『拆』字。
村裡的一條道路旁,堆放著大量的生活垃圾,散發著難聞的氣味。據了解,由於這是與外界相連的唯一通道,交通很不便利,運垃圾的車輛來一次也不容易,居民們常年將垃圾堆在道邊,有的甚至直接扔到江裡。
屯子裡住著許多外來人口,在一個院落的外面,幾個操著南方口音的人正在整理廢舊玻璃絲袋子。在村口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整齊地堆放著兩排紅磚,一位路過的村民說,這是哪個村民准備搭建房子用的,『因為這裡蓋房子不需要審批的,也沒人管』。夏天常有游客來附近游玩,有些村民經營起了舢舨船,來回擺渡或往江心島送人,船費由村民自己決定,超載的現象非常普遍。記者發現,這裡的許多違規現象沒有得到嚴管,是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所致。
地處堤壩外 佔據泄洪區
牛家店地處松浦堤外,是泄洪區,江水一旦上漲便會四面環水,對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而且當地所處位置屬松花江的灘涂地帶,根據相關法規,這裡是不准建房子的,更不允許開荒種地。哈市河道堤防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牛家店的這些房子,一部分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建造的,另一部分是居民自己私建的,這些居民在此居住,不僅生命及財產安全沒有保障,對防汛工作也有一定影響。
當拆為何不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主要還是安置資金問題,從前航運局等一些單位職工宿捨就在這裡,在單位統一安排下,他們都先後搬到了別處。而剩下的全都是農民,還有許多屬於私建,給拆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村民們雖然希望得到異地安置或在合理的現金補償後搬遷,而由於當地不具有開發價值,不可能吸引來投資,資金短缺,拆遷工作便一次次被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