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訊 15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常務委員會在日內瓦舉行會議,決定同意中國作為特定的非洲國家庫存象牙的貿易伙伴國,批准中國在嚴格條件約束下從非洲4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南非和津巴布韋)進口象牙。中國由此繼日本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象牙合法進口國。這也是從1990年起,開始履行禁貿承諾後,我國首次獲准進口象牙。這對我國的象牙工藝有何意義,這過程中又經過多少波折呢?18日,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揭秘:國際組織多次訪華考察
18日,記者冒雨來到了掛靠於東北林業大學的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研究員金煜也正為我國獲得從四個非洲國家進口象牙的資格而興奮不已。『這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意味著我國已經傳承了近七千年,由於缺乏原料正面臨藝絕境地的燦爛民族文化可以繼續延續了。』一見面,金研究員就直言不諱地說道。
據金研究員介紹,在國際社會未全面禁止象牙的商業性貿易之前,國際市場上象牙交易盛行,大量非洲象因此遭到獵殺。為保護非洲象種群,CITES在1989年作出了在全球范圍內禁止象牙國際貿易的決定。作為CITES的締約國,我國也從1990年開始履行對公約的承諾,不再從非洲進口象牙。1997年,在確定南部非洲大象數量得到恢復後,博茨瓦納、納米比亞、津巴布韋獲准一次性出售由三國政府持有的近50噸庫存象牙,且只能定向出售給當時對其國內象牙市場管理較好的日本。為加強對我國國內象牙市場的管理,創造象牙進口國條件,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國家林業局聯合發出公告,從2004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施行象牙原料定點加工、象牙制品定點銷售的嚴格管理措施,並在嚴格審查的前提下要求定點單位所持有的全部庫存象牙原料和象牙制品都要注冊登記,實行統一的標識管理制度。同時委托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承擔檢驗鑒定象牙及其制品、開發及維護注冊標記數據庫、設計並制作『象牙制品收藏證』等項工作,為國內象牙市場的監管提供技術支持,按照CITES的要求實現對象牙進行從原料到制品的跟蹤管理。
到目前為止,經過五次審批,全國共有23個象牙原料指定加工企業和113個『象牙制品指定經銷點』,其中我省僅哈市有兩個經銷點。
能否成為非洲象牙的貿易伙伴國,需要通過CITES的全面考核,為此,有關國際組織多次派員前來我國考察。2005年3月,一個由CITES秘書處、世界海關組織和東南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組成的『中國象牙國內貿易控制核查團』經過一周的實地考察後,對我國國內象牙市場的監管措施給予了肯定,但同時也指出了不足。2008年6月,瀕危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又派專家全面考察了我國象牙的監管、加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還特別來到東北林業大學,考察了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針對大象等野生動物執法鑒定的技術水平,並聽取了『中國象牙及象牙制品注冊標記管理數據庫』功能和『象牙制品收藏證』作用的匯報。經過全面考核,CITES秘書處認為中國在打擊走私、市場監管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已具備被指定為一次性象牙貿易進口國的條件。7月15日在日內瓦召開的會議上,中國以9票贊成、3票反對、2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非洲國家庫存象牙的貿易伙伴國資格。
管理:所有象牙及制品都要登記
據介紹,CITES締約國大會已經做出決定,允許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南非和津巴布韋一次性出口近108噸庫存象牙,同時規定此後9年內這些國家不得再次申請出口象牙。這些象牙來自自然死亡或為控制種群數量而殺死的大象。銷售象牙的收入,必須完全用於象群保護及支持緊鄰象群棲地而居的社區。
『獲得非洲象牙的進口國資格,是國際組織對我國國內象牙市場監管工作的認可,我們也將會秉承一貫的原則繼續為政府有關部門的管理工作提供最好的技術支持,盡我們的能力為野生動物保護和產業發展服務。』金研究員認真地說。隨後她介紹說,將來從非洲進口的每一根象牙都要象目前國內定點企業持有的庫存一樣被登記注冊,生產加工成的每一件象牙制品也都會被登記注冊,同時還要核發相應的『象牙制品收藏證』作為注冊證明。金研究員還向記者出示了兩個不同的收藏證,她解釋說,這兩種收藏證分別適用於不同類型的象牙制品。按照規定,大於或等於50克的象牙制品使用標准型收藏證,小於50克的象牙制品使用簡單型收藏證。記者注意到,標准型收藏證的正面有象牙工藝品的照片,而簡單型收藏證沒有;標准型收藏證的背面標有象牙制品的名稱、重量、規格、色彩、質地、工藝等六項內容,而簡單型收藏證上則只標明名稱和規格兩項內容。金研究員提醒市民,國家對象牙工藝品的管理十分嚴格,象牙制品一定要到『象牙制品指定銷售點』去購買,並在選購時認真核對收藏證所載內容與實物是否相符,必要時可登陸官方網站核實其合法身份。
提醒:出入境須申報
在采訪中,金研究員還委托記者提醒廣大市民,雖然我國獲准從非洲進口象牙,但市民出境,尤其是到非洲國家旅游,是不可以購買象牙工藝品帶回國的。另外,已經注冊的象牙制品僅限在中國境內流通,未經政府特別許可不得攜帶出境,包括到香港、澳門和臺灣地。
海關人士提醒市民,出入境時應當注意機場通關大廳入境須知,上面清楚寫著『如入境時帶有動物制品請走申報通道』字樣。因此,如果攜帶象牙或鱷魚皮、蟒蛇皮動物制品入境,應當選擇申報通道,這樣即使攜帶了違法物品,也只會被沒收,不必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走綠色通道而被查出,將被定性為走私犯罪。
尋訪:我省僅存一個牙雕老藝人
聽我國獲准從非洲進口象牙這一消息,同樣喜出望外的還有我省目前唯一一位象牙雕刻藝人——64歲的慕秋梅老大娘。18日,記者見到她時,她興奮地告訴記者,她先是16日從廣播裡聽到的,後來又打開了電視,可電視新聞沒有播,為了確定消息的確准性,從未上過網的老人,硬是逼著兒子從網上找出這則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
談起象牙雕刻這項工藝的起起落落,慕秋梅大娘感慨頗多。據慕大娘介紹說,她15歲進入原道裡區美術技術學校學習,當時這所學校也是全省唯一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由於正值『文革』時期,她一直處在半工半讀的狀態,後來被派到廣州、北京等地學習過,是哈爾濱工藝美術公司珠寶玉器雕刻廠的技術骨乾。
牙是大象身上最堅固的部分,光潔、耐用,珍貴程度可與寶石、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機寶石之美譽。象牙雕刻,因牙材自身的品質感和其高潔的美感,成為中國特種工藝美術的一部分,由於它工藝復雜且具有相當的難度,一般以口傳心授的方式承傳。
據慕老師介紹,象牙雕刻分為幾個步驟:第一步是設計並鑿出基本造型,要求把整體形態、神態都塑造好。雖然作品制作得還不夠細致,但它生動與否已初見端倪,所以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成品好壞的基礎;第二步是鏟,主要是為了提高產品的光亮度;第三步是磨,傳統的加工手段是用光葉和措草來打磨。但現在一般用砂紙來代替。由於從事牙雕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她已經成了象牙雕中為數不多的全能人纔,熟悉各種雕刻手法,掌握整個雕刻流程,藝術造詣頗深。她認為,做雕刻這行兒一定要兢兢業業,一個心氣不對,活兒上就會沒精神氣兒。慕老師認為,與木雕、石雕相比,牙雕的制作還帶有些偶然性,不同於別的工藝美術,一鑿下去,如果缺一塊,就沒法再長出來了,只能拿別的方面來補救,一蹴而成也是象牙雕刻的一大特點和難點,這需要工藝人員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作為支持,纔能拿捏好其中的分寸,沒有十年的經驗是出不了好活兒的。業內通行的認識是,會乾象雕的人可以改行乾石雕、木雕,但石雕、木雕匠想乾象雕卻不行,象雕要求的技術性更強。
談到目前業內的發展情況,慕老師不無懮慮地表示,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藝術是每個工藝人的一塊心病。象牙雕刻,實踐經驗積累豐富纔能練出紮實的雕刻手法和准確的造型能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我國象雕行業的興盛期,但由於後來禁止象牙貿易,新的象牙原料幾乎沒有,剩下庫存的一點原料,根本捨不得給新人練手。到了九十年代,這個行業整體下滑,很多人都改了行,幾十年的手藝就這樣丟了,她是因為真心喜歡這個行業纔堅持到現在的。到2000年以後,一些老伙伴想繼離去,即使有些年輕人想學象牙雕這門手藝也由於沒有料來實踐,因此斷檔失傳的危機威脅著整個行業。
『這回這行業可算有希望了,來原材料了。這將為傳承我國古老的象雕工藝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談到這些,慕老師臉上滿是興奮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