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近日,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室(簡稱市人大法制辦)首次打破傳統的『部門立法』模式,嘗試委托黑龍江省政法管理乾部學院起草《哈爾濱市養犬管理條例(代擬稿)》一事引起了各方的關注。15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市人大法制辦將在本月底舉行首次專家碰頭會,匯集專家對修改的新養犬條例的建議。
目前哈爾濱市正在施行的是1996年出臺的《哈爾濱市限制養犬規定》。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規定已遠不能適應養犬現狀,尤其是《行政許可法》出臺後,該規定已不能通過高額收費的辦法來達到限制養犬的目的,起不到對養犬進行規范管理的作用。而市民對一些養犬人不道德的養犬行為意見很大,而正在醞釀出臺的養犬『新規』將更科學、便民,並努力創造一個人犬和諧相處的城市環境。
一年發生近三萬起狗傷人事件
14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采訪時,腦科、骨科、眼科、口腔科四科的專家正在全力搶救一名被狗咬傷的3歲男孩,這名男孩兒家住哈市幸福鄉,被鄰居的一只大狼狗咬傷了臉、頭發、四肢、軀乾,受傷處多達十幾處,經過四科專家十餘個小時的全力搶救,孩子纔脫離危險。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口外科主任田素寶告訴記者,他們每年夏季都能收到二三十例被狗咬的病例,受傷的孩子以學齡前兒童為主,因為這些孩子還小,天性上很喜歡動物,不怕大狗、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所以很容易出現問題。田主任說,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去年夏天,醫院接收了一名家住松北區被大型野狗舔了臉的小姑娘,這名小姑娘受傷很重,光手術縫合就縫了四十多針,女孩子的臉幾乎都要被狗啃掉了。因為狗咬傷的是臉部,又是女孩子,孩子肯定是要毀容了,為了最大限度地醫治好這個孩子,盡量保持形象,醫生們前後進行了三次大手術,每次手術前孩子的家長都忍不住要哭,可小姑娘就勸她的父母說:『醫生是為了讓我更漂亮纔手術的,我手術後就會和以前一樣了,你們放心吧,打了麻藥手術一點都不疼,我進去睡一覺就出來了……』聽到這些,一些女護士都忍不住抹眼淚。好在這名3歲的女孩子皮膚愈合的情況還不錯,但即使這樣,女孩臉上還是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家住南崗漢祥街的李梅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天,她領著7歲的女兒去逛原動物園前門的早市,走的好好的,忽然聽到女兒大叫一聲就哭了。李梅低頭一看,女兒的腿正在流血,一只小狗已跑進了擁擠的人群。李梅高聲喊:『誰家的狗咬人了?』可根本沒有人答應,她只好趕快背著女兒去處理傷口,打狂犬疫苗。
記者從哈爾濱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去年哈爾濱市發生犬傷人事件達28480起,比前年增加7000起;僅今年一季度,哈爾濱市就發生犬傷人事件4578起……疾控中心平均每天接待20多人來打狂犬疫苗,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待40多人,其中91%的人是被狗咬傷的。據了解,早市、夜市、公園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是狗傷人的高發區。由於市民遛狗時將狗鏈松開,任由狗到處亂竄,被狗咬的人經常找不到狗主人。
流浪狗擾民又帶菌
16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小動物保護協會,在這裡有三四十只流浪貓狗。上午記者采訪時,哈爾濱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正帶著兩只流浪貓和三只流浪狗去寵物醫院做絕育手術。『這些年寵物繁殖的速度很快,一對流浪狗一個夏天就能生出多個幼崽。此外,流浪寵物容易得病,並且污染環境,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難以消除的城市公害。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強制免疫和強制絕育。只要收到流浪貓狗,我們會先實行強制免疫,同時我們也在不停地給流浪貓狗作絕育手術。』一見到記者,哈爾濱市小動物保護協會負責人劉春麗就無可奈何地說道。據她估計,哈爾濱流浪犬有7000多只。而夏季正是寵物被棄的高峰期。就在14日,小動物保護協會一天就收到了市民送來的8只被遺棄的寵物,其中貓6只,狗2只。兩只小狗都是病狗,其中一只是被女主人抱來的,當工作人員質問她到底是真喜歡狗還是假喜歡狗,不能狗一得病就把狗拋棄掉,結果那女的把狗一扔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采訪中,劉春麗指著一只趴在籠子裡低聲呻吟的白狗對記者說,這只狗叫『浪浪』,它被送來時全身髒兮兮的,工作人員給它收拾身體,都沒法直接洗澡,必須先剪掉身上的泥坨,光身上毛混著的泥坨,就剪下了將近1.5公斤,而這只狗也只有5公斤重。工作人員檢查後,發現這只狗得了犬瘟熱病,估計也是得病後纔被主人扔掉的。在這個由民間發起成立的組織裡,收養著三四十只被虐待、被拋棄的流浪小貓小狗。留在這裡的寵物大多是殘疾或是身患重病的貓狗。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流浪貓狗,據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分析,一些人在飼養寵物的時候,就是圖著一時好玩,把小動物當成了自己的玩具。但是它們總有淘氣、生病的時候,有些人養了一段覺得煩了忍受不了或是捨不得再花錢飼養、為寵物治病,就將這些寵物拋棄了。
走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安字片一帶的小區裡,不時能看見一些被遺棄或走失的小貓小狗拖著髒兮兮的身體穿梭於樓群之間。談到這些流浪貓狗,居民意見不小。『有時候天不亮就聽見外面有流浪貓狗的叫聲,特別擾民,對此,居民們反應可大了。』安松社區副主任古蕙若有些無奈地介紹說。居民於桂華說:『前幾天,我和老伴晚上出去散步,一只狗從路邊躥出來,給我倆嚇壞了。後來,那只狗每天晚上都在那片跑動或者在垃圾箱裡找食,渾身髒兮兮的,我們都繞著走。』
流浪貓狗東奔西跑,胡亂進食,隨地大小便,不僅破壞環境,而且它們身上帶有的大量細菌和有害病毒威脅著人類健康。在市人大法制辦之前做的相關調查中,市民對流浪貓狗的意見最大。
屍體、糞便污染環境
於緯是哈爾濱一家垃圾中轉站的環衛工人,在他的日常工作中,經常要為一些死貓死狗收屍。『冬天還好一點,集中幾個一起焚燒。夏天的時候最遭罪,屍體腐爛的氣味真讓人惡心。』有的環衛工人還反映,有的居民偷偷將自家寵物的屍體埋在公園裡,甚至有人把它們扔到松花江邊。
15日,記者在道裡紅星廣場上,對十位遛狗的市民進行了隨機調查,有5位表示狗死了後會在附近隨便找個空地給它埋了,有3位表示會扔到垃圾站,只有2位表示希望有專門的寵物殯葬地,安置狗的死屍。
專家指出,目前人們對死亡動物屍體的處理非常不科學,街頭巷尾、垃圾箱、樹林綠地、江河等都成了動物屍體的安葬地。亂拋動物屍體最大的危害是傳播病菌,危害百姓的健康。
哈爾濱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劉春麗說,『狗畢竟不如人,扔了就扔了。』這樣的觀念存在於不少市民的心中。但事實證明,恰恰是人身邊的這些動物,一旦被忽視,出現了問題會十分嚴重。
另外,狗糞現在已經成為了哈爾濱街道的公害。在一曼街工作的一位清掃員說,對狗糞真是防不勝防,清理得不及時就會形成『公害』。不遠處,一位剛下公交車的女同志正在不停的蹭鞋。原來,她剛下車就在樹根處踩了『雷』。她不停地抱怨,『太惡心了,這肯定是早晨遛狗的人留下來的。』
在中央大街,狗屎的危害更為『嚴重』。
負責哈市中央大街保潔工作的某物業公司經理任繼強告訴記者,自從他們負責中央大街的物業管理以來,狗糞的危害就一直存在。一般在4時到6時這段時間,中央大街遛狗的人比較多,大型犬和小型犬都有。遛狗人所過之處,經常在街道的隱避處或者是樹坑附近留下糞便,『有的乾脆就留在面包石上』。防洪紀念塔附近和西5道街到12道街是重災區。
『經常有的人讓寵物偷偷把糞便拉在草叢裡面,我們的保潔員不知道,用抽灌機打草的時候崩得一身一臉的現象時有發生。』任繼強說,『狗尿還好說,關鍵是狗便,粘在地上時間長了就不好清理。』
記者采訪了哈市城管行政執法局中央大街分局執法科科長鄭建東。他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執法缺少依據,出於保護行人安全的考慮,我們不允許在中央大街遛狗,見到遛狗的人我們都要進行勸阻,但也只能是勸阻,因為哈爾濱還沒有法規明確規定在中央大街不允許遛狗,碰到素質高的人還好說,如果碰到有些人不配合,不但不把我們的勸阻當回事,有時還要招來一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