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百年道臺府投資千萬元復建 百姓游客不大買賬
2008-07-21 11:09:1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1日訊 近日,一位來到哈爾濱旅游的客人在觀游了道臺府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來哈爾濱不看道臺府會感到遺憾,看了卻感到更遺憾。『東西看起來有些假,缺少歷史的厚重與積淀,作為哈爾濱開埠設治見證的內涵沒有挖掘出來。』對於哈爾濱人而言,這樣的感覺,同樣存在。

  改建後的道臺府一角。記者蘇強攝

  哈爾濱近年來加強了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眾多的歷史保護建築和保護街區得到了修繕整治和合理利用。道臺府作為哈爾濱的開埠標志,它的改造也曾備受關注。然而,斥巨資改造,卻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

  百年道臺府改造之後『不景氣』

  近日,記者來到道臺府探訪。遠遠看去,道臺府正面灰色的影壁牆在周圍民居樓的映襯下顯得孤單肅穆。一樓正在進行商鋪招租招商,側門一位水果攤床的業主說:『3年前,道臺府重修的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覺得這裡肯定會成為一個熱鬧繁華的旅游點,幾天時間周邊地價就漲了起來,附近的居民也紛紛做起了小買賣。可是沒想到,就剛開園的時候熱鬧了幾天,隨後就冷清下來。』

  走進園內,游人寥寥。據了解,道臺府在剛建成的幾個月裡實行免費方式參觀,最初每天來的游客超過萬人,之後開始售票經營,人數明顯降了下來,旺季的時候每天也不足百人。道臺府的門票是30元,每年的門票收入不過10多萬元錢,門票收入維持不了日常的開銷,可謂入不敷出。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經過幾次改造的索菲亞教堂卻是越改造人氣越旺,無論節假日還是平時都是游人如織,周邊地價寸土寸金,附近商場店鋪更是人氣鼎盛。

  『利用』待開發『保護』有爭議

  造成道臺府現狀的原因,道臺府公園原代理主任認為,主要是道臺府很長時間以來沒有明確歸屬。試開園後一直沒有成立正式的管理單位,直到最近纔明確其歸屬。因此,很長時間以來沒有人去進一步做文物的挖掘,做專門的管護工作;另一方面,也無法真正與旅游對接。他舉了一個例子:有的旅游團來了,可公園方面連張正式發票都開具不了。他認為,道臺府還不十分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主要是硬件不夠,歷史資料、文物的收集都還太少,整體看起來很單薄,不夠分量。』正因為如此,很多游客看過後,都表示缺少百年悠久歷史的味道。

  對於道臺府的重建,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一直持不同意見。作為哈爾濱開埠設治的標志,道臺府在修復過程中應做到修舊如初,新建的東西不會勾起大家的興趣,只有原汁原味的古建築纔會吸引人們的眼球。一位資深的文史專家認為,道臺府由於沒有原汁原味的進行復建,其結果就是體現不了她的真正歷史價值,沒有歷史感和滄桑感,不耐看。

  讓民族古跡放光彩

  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旅游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晶說,道臺府的意義就是哈爾濱開埠設治的見證,是沒有外國乾涉下由我國中央政府自主批准設立的哈爾濱最早最高的行政機構的歷史體現,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基於此,道臺府就應當改建成哈爾濱的一個現代博物館或一個民俗館。市民包括外來的游客在游覽後,應當能全面了解哈爾濱的那段歷史,能夠激發愛國之情。但現在看來,其內涵顯然挖掘不夠,主題不鮮明,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復原和復制。所以游人看過後,沒有什麼感覺,留不下什麼印象。而在這方面,七三一罪證遺址陳列館的開發和利用就比較成功。

  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董鴻揚也認為,道臺府作為哈爾濱的歷史遺存其價值非同一般,她是一處具有保護價值的歷史遺存,也是具有厚重歷史底蘊與開發價值的人文景觀,沒有很好的改造和利用起來很是可惜。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