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訊 19日,記者就《生活報》15日刊發的《哈爾濱市南新街改造遭遇釘子戶》報道中涉及的開發商和街道辦事處進行了追蹤采訪。開發商表示,曾多次就該小二樓問題與各方協商,但都未取得結果,由於該小二樓沒有及時搬遷,已經影響了該地區的街道改造、集中供暖和磨盤山供水工程的進展。
開發商起訴、協商,均未果
19日8時,記者來到哈爾濱光太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辦公室李向東主任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南新街張景洲家沒有拆遷的原因。
李向東說,2005年9月26日,他們公司拿到了哈房字[2005]040號拆遷許可證。張景洲家小二樓只有樓下23.61平方米有房照。經黑龍江省金輪房地產諮詢估價有限公司評估,按當時哈爾濱市拆遷政策,有房照的23.61平方米,評估單價1794元/平方米,評估總價為42356元。樓上23.61平方米沒房照的開發商每平方米按800元進行補償。當時張景洲向開發商提出要在原拆遷地要建築面積48平方米的樓房兩套,否則不搬遷。開發商沒有和張景洲家達成拆遷協議。
李向東說,2006年初,哈爾濱市磨盤山配水管網工程、華能供熱管網工程和南新街路面改造工程都因為張景洲家這座未拆遷的小二樓受到影響而無法施工。2006年8月31日,哈爾濱市房產住宅局經過調查核實,下發了一份哈房拆裁字[2006]第013號裁決書。2006年9月1日,由哈爾濱市房產住宅局的張聞宇將這份裁決書送到張景洲家,同意給張景洲一套43.28平方米的房屋,張景洲的兒子張紹清簽了字。但因張景洲堅持不交房屋差價錢,這份裁決書未生效。2006年10月28日,開發商提出『關於二十道街危房改造項目未搬遷釘子戶張景洲嚴重危及磨盤山配水管網工程請求道外區法院盡快解決的報告』,隨後,哈爾濱市房產住宅局向道外區法院申請執行將張景洲家有房照一樓強制搬遷。2006年12月4日道外區人民法院受理後告知,因張景洲家的二樓沒有房照,應由申請執行人將二層處理完畢後,再執行一樓強制搬遷。期間,由哈爾濱市道外區政府、區行政執法局、開發商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協調會議開過好幾次,均未有結果。
小樓主人堅持原地要房子
19日,記者再次同張景洲的兒子張紹清通了電話。張紹清說:『答應給我家的40平方米房子要補17萬的差價,我家是低保戶,一分錢沒有,咋搬?』
記者問:『聽開發商說,已經在香坊六順街2號4樓買了一套使用面積20多平方米的住房給你們,還負責免費為你搬家。為啥沒搬呢?』
張紹清說:『我家老少四輩都住這樓裡,我父親故土難離,哪兒都不去。』最後,他強調,必須在南新街兩側新建小區內解決兩處建築面積48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其中一處必須是二樓。否則,堅決不搬。
附近居民『小樓影響我生活』
20日傍晚,記者來到南新街。該街204號理發店老板仁彥輝無奈地對記者說:『這個地點算上我已經換三個店主了。原因就是遇到雨天就被大水圍困。我是去年來這裡的,生意一直不好,如果這條路修不好,我也准備換地方了。由於道路破損,這裡自然就成了垃圾街,冬天有積雪和垃圾堆,夏天積水成河並且散發著難聞的臭味,蚊子蒼蠅滿屋都是,員工鞋上得套上塑料袋。』
101號隆昌口腔診所的負責人孫隆昌也是一肚子苦水。他告訴記者,在這裡兩年來,他的小診所就被垃圾和積水圍困,雨天出門得穿雨靴,晴天塵土飛揚不敢開門,患者少得可憐。他原本打算買一輛車接送患者,但這條路夏天的積水使車輛無法通行,也就放棄了這個念頭。他希望政府盡快解決這件事情,還附近居民一個道路暢通、環境優美的生活環境。
家住道外二十道街的賈佔福,每天去南新街市場買菜必須穿上雨靴,他說,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想辦法解決此事,將這條路盡快『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