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訊 哈爾濱市道裡區的通江街,南起經緯街,北至友誼路,緊鄰中央大街,總長近1000多米,當年是哈爾濱猶太人進行宗教、政治和社會活動的中心。猶太新老會堂、猶太中學、猶太養老院和免費食堂等建築至今尚在,並得到政府的大力修繕和保護。歷史上的猶太國民銀行、薩姆索諾維奇兄弟商會、邊特兄弟商會、馬迭爾賓館等已被政府列為重點保護建築。哈爾濱還保存著遠東最大、最完整的猶太墓地——哈爾濱黃山猶太公墓,當年活躍在哈爾濱的猶太企業家、銀行家、作家、藝術家等600多人安息在這裡。作者通過多年的研究,搜集了詳實的資料,論述了近年來哈爾濱猶太人遺址遺跡的開發和利用。這項研究,對於黑龍江省乃至哈爾濱市城市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於建設文化大省,將哈爾濱市提昇為國際化大都市具有推動作用,對於黑龍江省對外開放、發展旅游、招商引資起到了文化先行,經濟快上的作用。
觀點一
打造哈爾濱國際公墓遺址花園
在我們訪問過的許多國家,都有著名的公墓,比如:俄羅斯的新聖女公墓,許多名人如赫魯曉夫、烏蘭諾娃、夏利亞賓都安葬在裡面;馬克思埋葬在英國的一個公墓;貝多芬埋葬在德國柏林小小的墓地,這些墓地如今都是著名的旅游景點。
俄僑墓地與哈爾濱猶太人墓地毗鄰,現在長滿了綠草,墓碑本身裝飾不多,從上世紀20年代初期到現在,這裡埋葬著許多老俄僑,它記錄了一個時代。最近,在德國海德堡的一個研討會上,許多研究哈爾濱歷史的專家現在還在講述這裡的故事,修復俄僑墓地現在已經迫在眉睫,對於俄僑墓地應當與哈爾濱猶太人墓地同樣重視。
修建恢復其本來面目,種植一些花草作為修飾,千萬不要畫蛇添足,浪費資金。請專家提出設立墓碑的具體方案,科學設計。設立永久性金屬牌,寫明人物原名、父姓。一定要科學規劃,使它成為歷史的見證。
觀點二
建設『歐洲文化一條街』
建議以通江街南端的原猶太新會堂整治為起點,重點對沿街保護建築進行外部的修繕,對沿街其他建築、街路景觀、綠化景觀、交通及公共設施、牌匾廣告、燈飾亮化等進行綜合治理。以『一景』(即原猶太新會堂特色景觀,在已經進行修舊如舊、外貌恢復其主體建築外立面、內部進行合理利用的基礎上,拆除周邊低矮建築,合理改造利用周邊商服為猶太民族特色商鋪,在入口處側面山牆上設置中文、英文、希伯來文標志牌及簡介,營造古朴、典雅、浪漫的格調)、『一園』(即文化特色園區,按原貌修繕粉刷猶太中學建築立面,拆除原猶太中學、車輛廠招待所附近的棚廈,將原車輛廠招待所立面恢復歷史原貌)、『一軸』(即通江街景觀軸線,統一修繕粉刷沿街建築立面,統一街面的基本風格與色調,並新增綠地)為框架,把通江街打造提昇為帶有猶太文化特色的景觀長廊。
在此基礎之上,引進國內外中高端文化產品、藝術品及旅游紀念品資源,采取修舊如舊、以文養文的原則,包括把即將修繕一新的原哈爾濱車輛廠招待所開發成為一個大型的文化禮品博物館和銷售中心。
這條街應是一條以猶太文化為主導,兼顧俄羅斯文化、歐羅巴文化和冰雪、黑土文化等相關文化元素,集旅游觀光、商業服務、文化經營等職能為一體,與相鄰的中央大街遙相呼應、相輔相成(即中央大街以商業街為主,通江街以文化街為主),使中央大街及輔街周邊地區的商業旅游價值進一步提昇,哈爾濱城市功能特色得到進一步強化。
打造通江街為『歐洲文化一條街』具體措施可以借鑒哈市南崗區果戈裡大街和深圳、上海浦東新區文化街開發的經驗,采取『退商服還文化、退大街進小街』的原則,抓住『一景、一園、一軸』三個支橕點,對通江街周邊一層門市進行綜合治理,全部經營文化藝術產品。在引進以色列、俄羅斯等國經營者的同時,重點引進以色列、俄羅斯等國油畫、樂器、工藝品等一流文化藝術產品,兼顧具有中國優秀文化與黑土特色的古玩古董、文房四寶、文物書籍、工藝制品等中高檔文化藝術產品,把哈爾濱現有高端文化產品向這條文化街上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