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2日訊 過去,酸菜缸、破舊自行車、廢舊大衣櫃等雜物堆積在樓道內,如今社區樓道內不僅乾淨,還充滿了文化氣息。『愛心樓道』、『團結樓道』、『奧運樓道』等個性化的樓道在牡丹江市社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使廣大居民行走在文明樓道間,享受和諧氛圍,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形成了區域性文明新風。
日前,記者來到牡丹江市泰安社區榆樹林小區,36號樓的6個單元門口分別掛著守法樓道、衛生樓道、和諧樓道、文化樓道、互助樓道、奧運樓道6塊牌子。走進奧運樓道,映入眼簾的是可愛的福娃、奧運五環和一系列奧運知識等。衛生樓道則以衛生保健知識、養生之道等為主打,守法樓道將一些法律、法規作為宣傳重點。一幅幅漂亮的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展示出了各樓道的風采。
為搞好樓道文化建設,泰安社區建立了『一長五員』管理機制,成立了自治小組,即在樓道長之下設衛生管理員、文化宣傳員、治安調解員、生活服務員、未成年人輔導員,義務為居民提供各項服務。自治小組還將樓道大小事務集中在樓道『會客廳』,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增強了居民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強化了社區自治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
樓道美麗了,居民們改掉了隨手扔垃圾,隨地吐痰、亂彈煙灰等惡習,還自覺打掃樓道內的衛生。據恆豐社區恆豐小區居民劉先生介紹,他2005年入住恆豐小區,當時小區的樓道都堆放著雜物,樓道擁堵又不衛生。2006年年初,恆豐小學的美術老師們率先將他們的書畫作品掛到了小區樓道的牆上,社區乾部因勢利導,鼓勵居民開展樓道文化建設。居民們收起了自家的酸菜缸、雜物,將自己家的裝飾品拿出來裝點樓道。(下轉第六版)
還有一些老乾部想到用名言警句點綴樓道,一句句或溫馨或警示或充滿哲理的條幅出現在樓道抬頭可見的地方。如今,樓道內的裝飾物大多是共建單位恆豐小學美術老師、牡丹江師范學院歷史系學生們創作的作品,到過這裡的人都說這裡漂亮乾淨。小區居民則說裝飾美化樓道只是樓道文化的第一步,還要逐步實現樓道文化的個性化,要讓人們一看到樓道的裝飾就可以知道該樓層住戶的特點和喜好。
陽明區在開展樓道文化活動中,組織社區居民開展了為『文明樓道』捐獻一件作品活動,共接收捐獻作品近200份,文明用語近500條。他們用充滿道德感染力的格言,頗具親和力的漫畫,將單調、枯燥、冷漠的樓道變成居民學習的園地,書墨飄香的長廊,人際互助的平臺,使居民在進出樓道時受到教育和熏陶。
在創建文明樓道過程中,以往樓道牆壁長期未粉刷而發黑、樓梯扶手斷裂、消防設施遭破壞等問題一一得到解決。居民們都說,創建文明樓道後,不但樓道裡的衛生好了,鄰裡關系也更加融洽、和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