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3日訊 『愛心門鈴』、『雷鋒車隊』、『夕陽紅服務隊』……這些親切的稱呼,冰城人耳熟能詳;王廣君、何建章、洪潤浩……這些朴實的名字,冰城人記憶猶新。無論是團隊還是個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響亮名字———志願者。
14年前,哈爾濱市青年志願者行動在全省率先發起,幾十個學雷鋒活動小組叫響了首批志願者行動;如今,哈市已注冊志願者達15萬餘人,『一助一』和『多助一』服務對子達6350餘個,志願者服務已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據不完全統計,14年來,冰城志願者向社會提供無償服務超過1500萬小時。真情湧動、大愛無疆,不斷壯大的志願者隊伍,用熱情和汗水匯成愛的洪流,讓哈爾濱成為一座奏響和諧樂章的感動之城。
志願服務唱響青春之歌
『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志願者能成為我終身的榮譽稱號。』今年36歲的陳冬梅是哈市113中學的數學教師,也是一名青年志願者。1985年,13歲的陳冬梅進入113中學初一年級學習。當時,學校有一位名叫張連瑞的教師,因患類風濕病導致腰部以下四大關節僵直,只能躺著或拄拐,連輪椅都坐不了。學校成立了『義務助殘小分隊』,輪流照顧張老師。張老師樂觀向上的精神感染了陳冬梅。陳冬梅一入校就加入第三批『義務助殘小分隊』,每周定期到張老師家服務。
1995年,大學畢業的陳冬梅被分配回初中母校當老師,她馬上看望了張老師,並在擔任班主任後,和學生一起接下了『義務助殘小分隊』的工作,繼續上門照顧張老師,直到今年張老師去世。如今,作為志願者群體的『義務助殘小分隊』,已由20多年前的7個人發展到如今的50多人。陳冬梅告訴記者,雖然張老師去世了,但『義務助殘小分隊』的服務還將繼續下去,他們下一步的幫扶對象將是學校附近的養老院和道裡區的殘疾人群體。
陳冬梅跨越23年的愛心接力正是哈爾濱市志願者活動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1994年,在團市委的倡導組織下,哈爾濱市志願者行動在全省率先發起,活躍在全市的數十個像『義務助殘小分隊』那樣的學雷鋒小組承擔起首批志願者活動,廣大團員青年則成為志願者活動的主體。哈爾濱市青年志願者行動已日益發展成為青年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
璀璨群星鑄造城市品格
星火燎原,聚沙成塔,愛的奉獻匯成滾滾洪流,感召著每一個哈爾濱人。14年來,哈市志願者群體已從青年擴展到社會的各個年齡層,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的志願者服務活動在社區公益事業、農村扶貧開發、搶險救災、環境保護、社會大型活動及在維護和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統計,目前全市已注冊志願者達15萬餘人,向社會提供了超過1500萬小時的志願服務。這其中,湧現出一個個讓冰城感動的閃光印跡———
1996年,『陽光老人』李坤纔等16位熱心公益事業的老人發出倡議,成立『夕陽紅』義務服務隊』,被人譽為『文明使者,老年楷模』;
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欒景通創建的『雷鋒車隊』,8年來為全市老年人免費服務71324人次,累計志願服務10萬餘小時;
『雷鋒修鞋匠』孟廣濱多年來一直免費為貧困學生修鞋,先後獲得國際、國家及省市『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患有先天性輕微腦癱的青年洪潤浩建起了由大學生專門為困難家庭和殘疾人家庭子女義務補課的『溫馨小屋』,開通『潤浩愛心服務熱線』,當選省『十佳和諧之星』……
『這些志願者的事跡彰顯著哈爾濱精神。』團市委有關負責人說。據介紹,哈爾濱市志願者活動一直處於全國先進行列,多次受到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表彰,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曾專門在哈爾濱市召開『全國青年志願者行動工作現場會』,在全國總結推廣哈爾濱市開展志願者行動的成功經驗。
薪火相傳永續冰城大愛
起始於2000年初的『周末有約』志願者義務奉獻活動,已在哈爾濱市連續開展8年,每周末都有兩支志願服務隊伍活躍在文明城市創建的大潮中,開展環保知識宣傳、義診、法律諮詢、義務理發、周末小課桌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受到群眾好評;2004年,作為全國四個試點城市之一,哈爾濱市實施『愛心助成長』志願服務,通過招募、組織『五老』志願者圍繞愛國教育宣講、假日社區德育、護苗、場所監查等方面開展志願服務,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至今發揮著積極作用;1999年,哈爾濱市啟動『愛心門鈴』計劃,志願者在孤困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家裡與自己家之間安裝專線門鈴,結成互助對子,如今,哈爾濱市『愛心門鈴』幫扶結對已達508對……愛心互動,薪火相傳。一項項常年開展的志願者主題活動成為推動社會公益活動的強大動力,使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的人數呈滾雪球式迅猛發展。
從1995年起,哈爾濱市志願者群體先後為冰雪節、冰雪大世界、亞冬會、第5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黑龍江省第二屆教育展、『中國禁毒志願者汽車萬裡行東北線黑龍江省(哈爾濱)站』、動漫周、冰洽會、哈洽會、北京2008奧運火炬接力哈爾濱傳遞等活動提供了優質服務。
去年10月,哈爾濱市成立了迎接哈爾濱2009年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城市志願服務縱隊;12月,開通了哈爾濱大冬會城市志願者招募熱線和哈爾濱志願服務網,實現了志願者和大冬會城市志願者的網上招募,已招募迎接大冬會城市志願者1.4萬人;今年3月,志願者在哈高校和哈爾濱市各知名外語學校設立『迎接大冬會,全民學外語』公益講堂,定期面向市民免費講授外語知識。
『大型賽會一直是志願者的服務舞臺。』共青團哈爾濱市委負責人說,『冰城志願者的熱情將在明年的大冬會上再一次向世人展示。』
志願者群像
『感恩』志願者:受助殘疾人組成支教團
2006年9月,一則招募信息出現在哈市各大高校的公告板上:招募大學生支教志願者。張貼信息的是一位患有先天性輕微腦癱的殘疾人洪潤浩。
由於出生時腦乏氧造成腦癱,洪潤浩的右手和左腿都落下了殘疾,左腿有點跛,走路有些吃力。兩歲時,父親撇下他們母子離家出走了,洪潤浩與母親相依為命。在他的記憶裡,家裡冬天燒的煤和柈子都被鄰居張淑華包了;姥姥去世的時候,也是鄰居徐建萍等人幫忙送走的;家裡動遷的房子,也是政府幫助解決的。『感恩』的種子,那時就播撒在了小潤浩的心裡。
2006年9月,洪潤浩擔任了東萊街道辦事處教育園區殘疾人專職委員。他愈發感到,應該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做些什麼,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先後在各大學張貼出千餘份招募志願者的信息,成立支教志願服務隊,免費為家庭貧困的孩子輔導功課。不久,一個從小就在眾多人關愛幫助中長大的貧寒學子———東北農業大學學生張英明,成為第一個應招志願者。隨後,李萍萍、蘇新棟、李兵楠、李成林等來自在哈十餘所高校的學子紛紛加入,隊伍迅速發展到600餘人。
獻血志願者:每月獻一次血小板
在哈爾濱的街頭活躍著一支身穿紅馬甲的特殊隊伍,他們是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組織的成員,目前已有340多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每半年獻一次血,每一個月獻一次血小板,還志願為無償獻血服務,宣傳獻血知識。
這支隊伍成為哈爾濱被評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的助推器。哈爾濱擁有20萬無償獻血的穩定人群,每年有6萬餘人次伸出手臂無償獻血;哈爾濱血站連續4年無『血荒』,醫院臨床用血100%來自於街頭自願無償獻血,哈爾濱也因此在全國率先實現人次獻血由200毫昇上昇為400毫昇。
懷揣一顆滾燙的心為無償獻血事業忙碌。志願者趙新磊家住雙城,每次到血站做服務時,早上5點多就要出發,來回路費就要花費幾十元錢;志願者劉金波是公共汽車司機,上一天班休息一天,上班時凌晨3時就要去工作,到晚間23時左右纔能回家休息,但到他服務的時候,早上7時30分他一定准時出現在血站。
老年志願者:8年義務兌換零幣23萬元
每天早上7時至9時,在道外區東直路、在南崗區哈爾濱火車站,有一支由6位老人組成的志願者小分隊,義務為過往旅客和市民免費兌換零幣方便乘車,風雨無阻。平均每天兌換約80元,8年來共兌換零幣23萬餘元。
哈爾濱老年志願者協會始建於1996年11月16日,是全市志願者平均年齡最大的組織,11年來以無私奉獻的精神,積極投身於社會公益活動中,在街道社區、大型活動中,老年志願者們頭戴小紅帽,用老有所為的奉獻行動奏響一曲『夕陽紅』。
在哈爾濱火車站、道外二商店交通文明崗,百名老年志願者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堅持在這裡志願服務。2007年,哈站文明崗疏導車輛達23725輛;出租車18250輛;制止違停違靠車輛14600輛;制止跨越護欄16.8萬人次;糾正行人違章27300人次。在哈爾濱市舉辦全國糖酒會期間,來往客流特別多,他們創下了日均疏導80多臺車輛的紀錄。
社區志願者:『愛心鑰匙』開鄰裡互助門
在南崗區文化街道辦事處,志願者們把數十把孤寡老人家中的鑰匙寄放在社區,需要上門服務時拿出鑰匙到老人家中義務打掃衛生,幫助老人購物、買藥,陪老人看病、聊天,為老人交費、跑腿。
孤寡老人家裡沒人時,隊員可使用鑰匙進屋,看老人是否在家發生意外,室內水、電、氣等是否關好。『愛心鑰匙隊』成立10個月來,已經為社區57戶孤寡老人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一天,家住文景街的80歲孤老於大娘突犯心絞痛,正趕上兩名志願者手拿『愛心鑰匙』到老人家服務,見敲不開門,兩人迅速拿鑰匙開門將老人送到醫院,經搶救,老人恢復了健康。醫生說,再晚到10分鍾,老人就有生命危險了。
自『愛心鑰匙』志願者行動隊伍成立以來,辦事處轄區內5個社區紛紛建立起服務網,服務隊員也由原來的50多名增加到102名。這些活躍在居民大院、樓道裡的志願者們,已成為南崗區文明城區建設的標志性品牌,帶動更多的社區群眾參與到志願者的行列中來。
父女志願者:一家兩代10年照顧鄰居
1999年,道裡區地德裡街道辦事處撫順地區已故黨員王廣君,在全市率先安裝了第一個『愛心門鈴』。從此,居住在他對門的年過八旬的林日賢大娘有事時只要一按門鈴,王廣君就會前來幫忙照顧。
2006年,王廣君因病去世,開通了7年的『愛心門鈴』由他的女兒王啟接續下去,女兒信守著對父親的承諾:『一定要把林日賢老人照顧好。』王啟現在哈爾濱市第二公證處工作,正在讀研究生,工作、學習都很忙,但她對接爸爸的『班』毫不後悔,每天清晨都將母親做好的飯菜送到林日賢老人床前,晚上下班回家前到老人家中『報到』已經成了慣例。她說,有信心比爸爸做得更好。
2006年,王廣君當選『感動哈爾濱』十大人物;2007年,在全省第二屆『鄰居節』表彰大會上,王廣君一家榮獲唯一一個『愛心家庭獎』;同年12月16日,中央電視臺《講述》欄目對王廣君一家的事跡進行報道。在王廣君一家的感召下,『愛心門鈴』活動在哈爾濱市開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全市『愛心門鈴』幫扶結對已達508對。
大學生志願者:八成投身大型賽會服務
14年來,志願服務,從不被理解的『前沿話題』轉變為『80後』青年的『生活時尚』。志願者主體,從系統職工和大學生延展到整個青年群體;志願服務項目,從臨時活動逐漸形成有延續性接力機制的事業,從『人人能為』的普通服務逐漸轉變為專業性、技術性越來越強的專業服務。
由於參加人數眾多,專業技能較強、參與熱情高昂,在校大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青年志願者的主體。據不完全統計,在為大型賽會提供服務的青年志願者中大學生群體佔到80%以上,大學生無償獻血佔哈爾濱市獻血總量的28%,以大學生群體注冊的志願者隊伍超過半數,每年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大學生達10萬人次左右……
據了解,現在志願者行動更強調社會化而非政治化動員,強調自主、自覺、自願,充分尊重青年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意識,變志願服務『單純付出』為『雙向受益』,大學生在服務的同時能夠開闊眼界、增長纔乾、凸顯自身社會價值,這使大學生走在志願服務的最前列。
企業家志願者:雷鋒車隊做冰城人『幸福車』
富了,用錢做什麼?
在不同的答案中,有一個人投入80多萬元,從自己的一臺私家車開始,4年來先後購買30臺車組成車隊,免費接送老弱病殘和中外賓客10360人次,提供志願服務56400個小時。欒景通和他雷鋒車隊的30名司機們,以默默的志願服務讓每位乘客感覺到雷鋒仍然活在身邊。
1987年,當過兵、做過工廠團委書記的欒景通『下海』做起了化工生意。身邊一些大款朋友赴豪宴、洗洋澡、穿名牌,存折上的數字直線上昇,心裡裝著的還是錢。4歲喪父、靠寡母拉扯大的窮孩子欒景通,忘不了小時候左鄰右捨送來的那件新衣服、端上門的那碗熱氣騰騰的炸醬面,忘不了參加工作後工廠領導和工友們對他的照顧。『有了錢不能光圖自己享受。』欒景通認准了一個理兒。
1999年10月,母親患癌癥住進醫院,欒景通在家和醫院間頻繁往來,看到了老年人乘車的種種不便。買輛車吧,一直沒配私家車的欒景通花了近20萬元錢買了輛捷達王,白天配專職司機做公務用車,休息時自己上街尋找需要幫助的人。
無論酷暑盛夏,還是千裡冰封,一輛銀灰色的黑A-A7758號捷達王,成了哈爾濱市民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每天看著幸福而去的乘客,欒景通堅定了壯大『雷鋒車』的信念,由當初的一輛車發展成現在的30輛。團市委正式命名欒景通的車隊為雷鋒號青年志願者服務車隊,哈爾濱街頭到處飛馳的雷鋒車把快樂帶給了更多的人。
哈爾濱市志願者行動大事記
1994年1月4日,哈爾濱市5萬名各界青年和在哈18所高校啟動了青年志願者『94熱心行動』,在全省率先推出青年志願者活動。哈爾濱市青年志願者服務工作得到團中央、團省委的肯定,並在『全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研討會』上作了經驗介紹。
1995年9月,哈爾濱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全市各級協會隨後逐步建立,構建起組織管理網絡,促進了哈爾濱市青年志願服務工作的規范化發展。
1996年9月,團中央在哈爾濱市召開『全國青年志願者行動工作現場會』,在全國總結推廣了哈爾濱市開展表揚志願者行動的成功經驗。
1997年,首次在全市開展青年志願者評選表彰活動,使為志願服務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促進了青年志願者行動的深入開展。
1998年,青年志願者在抗擊」98特大洪水和重建家園中作出積極貢獻,弘揚了志願精神。
1999年,大力開展『熱血托起生命,真情奉獻愛心』無償獻血活動,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弘揚了互敬互助的時代新風。
2000年,成立哈爾濱市青年志願服務中心,青年志願者行動的機制建設得到大大加強。
2001年,創建了哈爾濱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網站,為青年志願者在網上安了家;制作發行了哈爾濱市青年志願者行動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哈爾濱青年志願者形象深入千家萬戶。
2002年,團中央青年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領導來哈爾濱市調研、檢查,調研組對哈爾濱市青年志願者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
2003年,組織300餘名優秀青年志願者為全國第十屆冬季運動會提供志願服務,樹立了哈爾濱市志願者良好形象。
2004年,開展首屆志願服務『愛心使者』評選活動,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關心、支持熱愛社會公益事業,支持志願者行動發展的青年典型;率先在全國啟動實施『愛心助成長』志願服務計劃,為哈爾濱市志願者行動項目建設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2005年,在全市啟動『愛心門鈴』活動,為孤困老人送去了黨團組織的溫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構建和諧哈爾濱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6年,啟動志願服務立法調研,是哈爾濱市志願服務工作向法制化軌道邁出的第一步。
2007年,全面啟動青春奉獻大冬會主題實踐教育活動,首次通過『114』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